close
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├─酉二 自相空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│ 「摩訶衍、摩訶衍空,菩薩、菩薩空。何以故?須菩提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│ 是空非一、非二、非三、非四、非五、非異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│ 以是故,說名三世等是菩薩摩訶薩摩訶衍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├─酉三 自性空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│ 「是衍中,等不等相不可得故,染不染不可得,瞋不瞋不可得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│  癡不癡不可得,慢不慢不可得,乃至一切善法不善法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│  是衍中,常不可得,無常不可得;樂不可得,苦不可得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│    實不可得,  空不可得;我不可得,無我不可得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│   欲界不可得, 色界不可得, 無色界不可得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│  度欲界不可得,度色界不可得,度無色界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│ 何以故?是摩訶衍自法不可得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├─酉四 空相空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│ 「須菩提!過去色、過去色空,未來、現在色,未來、現在色空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│ 過去受想行識、過去受想行識空,未來、現在受想行識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│ 未來、現在受想行識空。空中過去色不可得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│           空中空亦不可得,何況空中過去色可得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│ 空中未來、現在色不可得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│        空中空亦不可得,何況空中未來、現在色可得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│ 空中過去受想行識不可得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│        空中空亦不可得,何況空中過去受想行識可得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│ 空中未來、現在受想行識不可得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│     空中空亦不可得,何況空中未來、現在受想行識可得!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└─酉五 平等空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 「須菩提!過去檀波羅蜜不可得,   未來檀波羅蜜不可得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      現在檀波羅蜜不可得,三世等中檀波羅蜜亦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 何以故?等中過去世不可得,未來世不可得,現在世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  等中等亦不可得,何況等中過去世、未來世、現在世可得!尸羅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 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毗梨耶波羅蜜、禪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 復次須菩提!過去世中四念處不可得,乃至過去世中十八不共法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 亦不可得;未來世、現在世亦如是。復次須菩提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 三世等中四念處不可得,三世等中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可得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 等中過去世四念處不可得,等中未來世四念處不可得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 等中現在世四念處不可得,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 等中等亦不可得,何況等中過去世四念處,未來、現在世四念處可得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 等中等亦不可得,何況等中過去世乃至十八不共法可得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 未來、現在世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├─申二 約生空義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 「復次須菩提!過去世凡夫人不可得,未來世、現在世中凡夫人不可得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 三世等中凡夫人亦不可得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 眾生不可得,乃至知者、見者不可得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   過去世中聲聞、辟支佛、菩薩、佛不可得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 未來、現在世聲聞、辟支佛、菩薩、佛不可得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   三世等中聲聞、辟支佛、菩薩、佛不可得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│ 眾生不可得,乃至知者、見者不可得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└─申三 勸修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 「如是!須菩提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│ 菩薩摩訶薩住般若波羅蜜中,學三世等相,當具足一切種智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└─未三 結歎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 ┌─申一 三世平等歎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 │ 「是名菩薩摩訶薩摩訶衍,所謂三世等相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   └─申二 再歎勝出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│ 菩薩摩訶薩住是衍中,勝一切世間及諸天、人、阿修羅,成就薩婆若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└─卯二 舉出生三世諸佛歎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 ┌─辰一 須菩提歎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 │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:﹁世尊!善哉!善哉!是菩薩摩訶薩摩訶衍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 │ 過去諸菩薩摩訶薩 是衍中學, 得一切種智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 │ 未來諸菩薩摩訶薩亦是衍中學,當得一切種智。世尊!今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 │ 中,諸菩薩摩訶薩亦是衍中學, 得一切種智。以是故,世尊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 │是衍實是菩薩摩訶薩摩訶衍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 └─辰二 如來述歎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 佛告須菩提:「如是!如是!過去、未來、現在諸佛,是摩訶衍中學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 已得一切種智,當得、今得。」            (23 等空品 終)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└─寅四 會無二法除新學疑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┌─卯一 疑問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│┌─辰一 富樓那騰眾疑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││ 爾時慧命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白佛言:「世尊!佛使須菩提為諸菩薩摩訶薩說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││ 般若波羅蜜,今乃說摩訶衍為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│└─辰二 須菩提自審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│ 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我說摩訶衍,將無離般若波羅蜜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└─卯二 釋疑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 ┌─辰一 就教會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 │ 佛言:「不也!須菩提!汝說摩訶衍,隨般若波羅蜜不離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 │ 一切所有善法、助道法,若聲聞法、若辟支佛法、若菩薩法、若佛法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 │ 是一切法,皆攝入般若波羅蜜中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 │ 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何等諸善法、助道法,聲聞法、辟支佛法、菩薩法、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 │ 佛法,皆攝入般若波羅蜜中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 │ 佛告須菩提:「所謂檀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毗梨耶波羅蜜、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 │ 禪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,四念處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,五根、五力、七覺分、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 │ 八聖道分,空、無相、無作解脫門,佛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智、大慈大悲、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 │ 十八不共法,無錯謬相、常捨行。須菩提!是諸餘善法、助道法,若聲聞法、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 │ 若辟支佛法、若菩薩法、若佛法,皆攝入般若波羅蜜中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 ├─辰二 就理會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 │ 「須菩提!若摩訶衍,若般若波羅蜜、禪波羅蜜、毗梨耶波羅蜜、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 │ 羼提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、檀波羅蜜,若色受想行識,眼色、眼識、眼觸、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 │ 眼觸因緣生諸受,乃至意法、意識、意觸、意觸因緣生諸受,地種乃至識種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 │ 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,空、無相、無作解脫門,及諸善法,若有漏、若無漏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 │ 若有為、若無為,若苦諦、集諦、滅諦、道諦,若欲界、若色界、若無色界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 │ 若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諸三昧門、諸陀羅尼門,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 │ 若佛、佛法、法性、如、實際、不可思議性、涅槃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 │ 是一切諸法,皆不合不散,無色、無形、無對,一相所謂無相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  └─辰三 結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「須菩提!以是因緣故,汝所說摩訶衍,隨順般若波羅蜜。何以故?須菩提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摩訶衍 不異般若波羅蜜,般若波羅蜜不異摩訶衍;般若波羅蜜、摩訶衍,無二無別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檀波羅蜜不異摩訶衍,    摩訶衍不異檀波羅蜜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檀波羅蜜、摩訶衍,無二無別,乃至禪波羅蜜亦如是。須菩提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四念處不異摩訶衍,摩訶衍不異四念處;四念處、摩訶衍,無二無別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乃至十八不共法不異摩訶衍,摩訶衍不異十八不共法;十八不共法、摩訶衍,無二無別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以是因緣故,須菩提!汝說摩訶衍,即是說般若波羅蜜。」   (24 會宗品 終)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└─癸三 就無生門說般若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┌─子一 明順無生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┌─丑一 正明十無觀求菩薩不可得故人無生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┌─寅一 標問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┌─卯一 須菩提標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菩薩摩訶薩前際不可得,後際不可得,中際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色無邊故,當知菩薩摩訶薩亦無邊;受想行識無邊故,當知菩薩摩訶薩亦無邊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色是菩薩摩訶薩,是亦不可得;受想行識是菩薩摩訶薩,是亦不可得。如是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世尊!於一切種、一切處求菩薩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世尊!我當教何等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世尊!菩薩摩訶薩但有名字。如說我名字,我畢竟不生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如我,諸法亦如是無自性。何等色畢竟不生?何等受想行識畢竟不生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世尊!是畢竟不生,不名為色;是畢竟不生,不名為受想行識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世尊!若畢竟不生法,當教是般若波羅蜜耶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離畢竟不生,亦無菩薩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若菩薩聞作是說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心不沒、不悔、不驚、不怖、不畏,當知是菩薩摩訶薩能行般若波羅蜜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└─卯二 舍利弗問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 舍利弗問須菩提:「何因緣故言: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 『菩薩摩訶薩前際不可得,後際不可得,中際不可得?』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 須菩提!何因緣故言: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     『色無邊故,當知菩薩亦無邊;受想行識無邊故,當知菩薩亦無邊?』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 須菩提!何因緣故言: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         『色是菩薩,是亦不可得;受想行識是菩薩,是亦不可得?』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 須菩提!何因緣故言: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        『於一切種、一切處菩薩不可得,當教何等菩薩般若波羅蜜?』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 須菩提!何因緣故言:『菩薩摩訶薩但有名字?』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 須菩提!何因緣故言:『如說我名字,我畢竟不生?如我,諸法亦如是無自性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                何等色畢竟不生?何等受想行識畢竟不生?』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 須菩提!何因緣故言:『畢竟不生,不名為色;畢竟不生,不名為受想行識?』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 須菩提!何因緣故言:『若畢竟不生法,當教是般若波羅蜜耶?』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 須菩提!何因緣故言:『離畢竟不生,亦無菩薩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?』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 須菩提!何因緣故言:『若菩薩聞作是說,心不沒、不悔、不驚、不怖、不畏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              若能如是行,是名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?』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└─寅二 答釋 十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┌─卯一 三際無故無菩薩體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┌─辰一 略約世間二空明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┌─巳一 眾生空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 爾時須菩提報舍利弗言:「眾生無所有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 眾生空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;眾生離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└─巳二 五陰法空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舍利弗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色無有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;受想行識無有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色 空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;受想行識 空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色 離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;受想行識 離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。舍利弗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色性無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;受想行識性無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├─辰二 廣約出世二空明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┌─巳一 法空 五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┌─午一 六度空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「舍利弗!檀波羅蜜無有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;尸羅波羅蜜、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羼提波羅蜜、毗梨耶波羅蜜、禪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無有故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菩薩前際不可得。何以故?舍利弗!空中前際不可得,後際不可得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中際不可得;空不異菩薩,菩薩不異前際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舍利弗!空、菩薩、前際,是諸法無二無別。以是因緣故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舍利弗!菩薩前際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舍利弗!檀波羅蜜空故,檀波羅蜜離故,檀波羅蜜性無故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菩薩前際不可得;尸羅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毗梨耶波羅蜜、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禪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空故,般若波羅蜜離故,般若波羅蜜性無故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菩薩前際不可得。何以故?舍利弗!空中前際不可得,後際不可得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中際不可得;空不異菩薩,菩薩不異前際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舍利弗!空、菩薩、前際,無二無別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以是因緣故,舍利弗!菩薩前際不可得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├─午二 十八空空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「復次舍利弗!內空無所有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  乃至無法有法空無所有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;內空空故,內空離故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內空性無故,乃至無法有法空空故,離故,性無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餘如上說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├─午三 道品等空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「復次舍利弗!四念處無所有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  四念處空故,離故,性無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   乃至十八不共法無所有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十八不共法空故,離故,性無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餘如上說。以是因緣故,舍利弗!菩薩前際不可得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├─午四 三昧等空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「復次舍利弗!一切三昧門、一切陀羅尼門無有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│ 三昧門、陀羅尼門空故,離故,性無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。餘如上說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└─午五 法性等空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 「復次舍利弗!法性無有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  法性空故,離故,性無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。餘如上說。復次舍利弗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 如無有故,空故,離故,性無故;實際無有故,空故,離故,性無故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 不可思議性無有故,空故,離故,性無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。餘如上說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└─巳二 生空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「復次舍利弗!      聲聞無有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     聲聞空故,離故,性無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辟支佛無有故,空故,離故,性無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  佛無有故,空故,離故,性無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故,乃至性無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復次,一切種智無有故,乃至性無故,菩薩前際不可得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舍利弗!空,前際不可得,後際不可得,中際不可得,菩薩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舍利弗!空不異菩薩,菩薩不異前際;空、菩薩、前際,是諸法無二無別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└─辰三 結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以是因緣故,舍利弗!菩薩前際不可得,後際、中際亦如是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├─卯二 離陰無菩薩體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「如舍利弗所言: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『色無邊故,當知菩薩亦無邊;受想行識無邊故,當知菩薩亦無邊?』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舍利弗!色如虛空,受想行識如虛空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舍利弗!如虛空,邊不可得,中不可得,無邊無中故,但說名虛空。如是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舍利弗!色,邊不可得,中不可得,是色空故,空中亦無邊亦無中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受想行識,邊不可得,中不可得,識空故,空中亦無邊亦無中。以是因緣故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舍利弗!色無邊故,當知菩薩亦無邊;受想行識無邊故,當知菩薩亦無邊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├─卯三 即陰無菩薩體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┌─辰一 約法空明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「如舍利弗所言:『色是菩薩,是亦不可得;受想行識是菩薩,是亦不可得?』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舍利弗!           色、色相空,受想行識、識相空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檀波羅蜜、檀波羅蜜相空,乃至般若波羅蜜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    內空、內空相空,乃至無法有法空、無法有法空相空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  四念處、四念處相空,乃至十八不共法、十八不共法相空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      如、法性、實際、不可思議性,不可思議性相空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      三昧門、三昧門相空,陀羅尼門、陀羅尼門相空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一切智、一切智相空,道智、道智相空,一切種智、一切種智相空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聲聞乘、聲聞乘相空,辟支佛乘、辟支佛乘相空,佛乘、佛乘相空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├─辰二 約生空明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聲聞人、聲聞人相空,辟支佛人、辟支佛人相空,佛、佛相空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空中色不可得,受想行識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└─辰三 結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以是因緣故,舍利弗!色是菩薩,是亦不可得;受想行識是菩薩,是亦不可得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├─卯四 檢無菩薩體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┌─辰一 約自他門檢十八界空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「如舍利弗所言: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『何因緣故,於一切種、一切處菩薩不可得,當教何等菩薩般若波羅蜜?』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舍利弗!色,色中不可得;色,受中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受,受中不可得;  受,色中不可得;受,想中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想,想中不可得;想,色、受中不可得;想,行中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行,行中不可得;行,色、受、想中不可得;行,識中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識,識中不可得;識,色、受、想、行中不可得。 舍利弗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眼,眼中不可得;    眼,耳中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耳,耳中不可得;    耳,眼中不可得;耳,鼻中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鼻,鼻中不可得;  鼻,眼、耳中不可得;鼻,舌中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舌,舌中不可得;舌,眼、耳、鼻中不可得;舌,身中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身,身中不可得;身,眼、耳、鼻、舌中不可得;身,意中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意,意中不可得;意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中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六入、六識、六觸、六觸因緣生受亦如是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├─辰二 約道法因果檢一切境空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「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,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一切三昧門、一切陀羅尼門,性法乃至辟支佛法,初地乃至十地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一切智、道種智、一切種智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須陀洹乃至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、佛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    菩薩,菩薩中不可得;菩薩,般若波羅蜜中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般若波羅蜜,般若波羅蜜中不可得;般若波羅蜜,菩薩中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般若波羅蜜中,教化無所有不可得;教化中,教化無所有不可得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教化中,菩薩及般若波羅蜜無所有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└─辰三 結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舍利弗!如是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。以是因緣故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於一切種、一切處菩薩不可得,當教何等菩薩般若波羅蜜!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├─卯五 但假名故無菩薩字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┌─辰一 約假名五陰明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「如舍利弗所言:『何因緣故,說菩薩摩訶薩但有假名?』舍利弗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色是假名,受想行識是假名。色名非色,受想行識名非識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名、名相空,若空則非菩薩。以是因緣故,舍利弗!菩薩但有假名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├─辰二 約假名道法明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「復次舍利弗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檀波羅蜜但有名字,名字中非有檀波羅蜜,檀波羅蜜中非有名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以是因緣故,菩薩但有假名。尸羅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毗梨耶波羅蜜、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禪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但有名字,名字中無有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般若波羅蜜中無有名字。以是因緣故,菩薩但有假名。舍利弗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內空但有名字,乃至無法有法空但有名字,名字中無內空,內空中無名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何以故?名字、內空俱不可得,乃至無法有法空亦如是。以是因緣故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舍利弗!菩薩但有假名。舍利弗!四念處但有名字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乃至十八不共法但有名字,一切三昧門、一切陀羅尼門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└─辰三 結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以是因緣故,舍利弗!我說菩薩但有假名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├─卯六 舉我無例法無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┌─辰一 舉我無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「如舍利弗所言:『何因緣故,說我名字畢竟不生?』舍利弗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我畢竟不可得,云何當有生?乃至知者、見者畢竟不可得,云何當有生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舍利弗!色畢竟不可得,云何當有生?受想行識畢竟不可得,云何當有生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     眼畢竟不可得,至意觸因緣生受畢竟不可得,云何當有生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  檀波羅蜜畢竟不可得,乃至般若波羅蜜畢竟不可得,云何當有生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    內空畢竟不可得,乃至無法有法空畢竟不可得,云何當有生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   四念處畢竟不可得,乃至十八不共法畢竟不可得,云何當有生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         諸三昧門、諸陀羅尼門畢竟不可得,云何當有生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                聲聞乃至佛畢竟不可得,云何當有生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以是因緣故,舍利弗!我說如我名字,我亦畢竟不生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├─辰二 例法無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┌─巳一 明法無自性故空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 「如舍利弗所言:『如我,諸法亦如是無自性?』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 舍利弗!諸法和合生故無自性。舍利弗!何等和合生無自性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 舍利弗!  色和合生無自性,  受想行識和合生無自性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       眼和合生無自性,   乃至意和合生無自性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 色乃至法,眼界乃至法界,地種乃至識種,眼觸乃至意觸,眼觸因緣生受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            乃至意觸因緣生受,和合生無自性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         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,和合生無自性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│          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,和合生無自性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└─巳二 明諸法不斷常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┌─午一 由相續故破有為法斷常明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「復次舍利弗!  一切法無常亦不失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舍利弗問須菩提:「何等法無常亦不失?」須菩提言: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 色無常亦不失,受想行識無常亦不失。何以故?法若無常,即是動相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即是空相。以是因緣故,舍利弗!一切有為法無常亦不失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復次舍利弗!若有漏法、若無漏法,若有記法、若無記法,無常亦不失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何以故?若法無常,即是動相,即是空相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以是因緣故,舍利弗!一切作法無常亦不失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└─午二 性自爾故具破一切斷常明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「復次,舍利弗!一切法非常非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舍利弗言:「何等法非常非滅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須菩提言:「色非常非滅,何以故?性自爾。受想行識非常非滅,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性自爾。乃至意觸因緣生受非常非滅,何以故?性自爾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│ 以是因緣故,舍利弗!諸法和合生無自性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└─辰三 約五陰無出法無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「如舍利弗所言:『何因緣故,色畢竟不生?受想行識畢竟不生?』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須菩提言:「色非作法,受想行識非作法,何以故?作者不可得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舍利弗!眼非作法,何以故?作者不可得故;乃至意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眼界乃至意觸因緣生受亦如是。復次,舍利弗!一切諸法皆非起非作,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作者不可得故。以是因緣故,舍利弗!色畢竟不生,受想行識畢竟不生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├─卯七 法體不生故無菩薩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「如舍利弗所言:『何因緣故,畢竟不生是不名為色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畢竟不生是不名為受想行識?』」須菩提言:「色性空,是空無生無滅、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無住無異;受想行識性空,是空無生無滅、無住無異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眼乃至一切有為法性空,是空無生無滅、無住無異。以是因緣故,舍利弗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畢竟不生不名色,畢竟不生不名受想行識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├─卯八 無生故無菩薩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「如舍利弗所言:『何因緣故,畢竟不生法,當教是般若波羅蜜耶?』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須菩提言:「畢竟不生即是般若波羅蜜,般若波羅蜜即是畢竟不生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般若波羅蜜、畢竟不生,無二無別。以是因緣故,舍利弗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我說畢竟不生,當教是般若波羅蜜耶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├─卯九 離無生亦無菩薩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「如舍利弗所言:『何因緣故,離畢竟不生,無菩薩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?』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須菩提言:「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不見畢竟不生異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亦不見畢竟不生異菩薩;畢竟不生及菩薩,無二無別。不見畢竟不生異色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何以故?是畢竟不生及色,無二無別。不見畢竟不生異受想行識,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畢竟不生,受想行識,無二無別,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。以是因緣故,舍利弗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│ 離畢竟不生,無菩薩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└─卯十 悟無生故無菩薩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「如舍利弗所言:『何因緣故,菩薩聞作是說,心不沒、不悔、不驚、不怖、不畏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是名菩薩行般若波羅蜜?』」須菩提言:「菩薩摩訶薩不見諸法有覺知想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見一切諸法如夢、如響、如幻、如燄、如影、如化。舍利弗!以是因緣故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菩薩聞作是說,心不沒、不悔、不驚、不怖、不畏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└─丑二 明行十無觀得利益 五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┌─寅一 得五正觀益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,如是觀諸法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是時,菩薩摩訶薩不受色、不示色、不住色、不著色,亦不言是色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受想行識亦不受、不示、不住、不著,亦不言是受想行識。眼不受、不示、不住、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不著,亦不言是眼;耳鼻舌身意不受、不示、不住、不著,亦不言是意。檀波羅蜜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不受、不示、不住、不著,亦不言是檀波羅蜜;尸羅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毗梨耶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波羅蜜、禪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不受、不示、不住、不著,亦不言是般若波羅蜜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內空不受、不示、不住、不著,亦不言是內空;乃至無法有法空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復次,世尊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四念處不受、不示、不住、不著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亦不言是四念處;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受、不示、不住、不著,亦不言是十八不共法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一切三昧門、一切陀羅尼門乃至一切種智,不受、不示、不住、不著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亦不言是一切種智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├─寅二 明無生滅觀釋五正觀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┌─卯一 舉不生釋不見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│ 「復次,世尊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不見色,乃至不見一切種智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│ 何以故?色不生,是非色;受想行識不生,是非識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│ 眼不生,是非眼;耳鼻舌身意不生,是非意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│ 檀波羅蜜不生,是非檀波羅蜜;乃至般若波羅蜜不生,是非般若波羅蜜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│ 色不生,不二不別,乃至般若波羅蜜不生,不二不別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│ 內空不生,是非內空;乃至無法有法空不生,是非無法有法空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│ 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不生,不二不別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│ 世尊!四念處不生,非四念處,何以故?四念處不生,不二不別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│ 世尊!是不生法,非一、非二、非三、非異。以是故,四念處不生,不二不別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│ 乃至十八不共法不生,非十八不共法,何以故?十八不共法不生,不二不別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│ 何以故?世尊!是不生法,非一、非二、非三、非異。以是故,十八不共法不生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│ ,非十八不共法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│ 世尊!如不生,是非如;乃至不可思議性不生,是非不可思議性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│ 世尊!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生,一切智、一切種智不生,是非一切種智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│ 何以故?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乃至一切種智不生,不二不別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│ 世尊!是不生法,非一、非二、非三、非異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│ 以是故,乃至一切種智不生,非一切種智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└─卯二 舉不滅釋不生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「世尊!色不滅相,是非色,何以故?色及不滅相,不二不別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世尊!是不滅法,非一、非二、非三、非異。以是故,色不滅相,是非色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受想行識不滅相,是非識。何以故?識及不滅,不二不別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世尊!是不滅法,非一、非二、非三、非異。以是故,識不滅,是非識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,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├─寅三 明無二觀總釋諸觀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「世尊!以是故,色入無二法數,受想行識入無二法數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乃至一切種智入無二法數。」             (25 十無品 終)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├─寅四 明三種大義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┌─卯一 舍利弗問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│ 爾時慧命舍利弗語須菩提:「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觀諸法,何等是菩薩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│ 何等是般若波羅蜜?何等是觀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└─卯二 須菩提答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┌─辰一 明菩薩義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│ 須菩提語舍利弗:「汝所問:『何等是菩薩?』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│ 是人發大心,以是故名為菩薩。亦知一切法、一切種相,是中亦不著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│ 知色相亦不著,乃至知十八不共法相亦不著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│ 舍利弗問須菩提:「何等為一切法相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│ 須菩提言:「若以名字因緣和合等,知諸法是色、是聲香味觸法,是內、是外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│ ,是有為法、是無為法,以是名字相語言知諸法,是名知諸法相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├─辰二 明般若義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│ 「如舍利弗所問:『何等是般若波羅蜜?』遠離故,是名般若波羅蜜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│ 何等法遠離?遠離陰、界、入,遠離檀波羅蜜乃至禪波羅蜜,遠離內空乃至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│ 無法有法空;以是故,遠離名般若波羅蜜。復次,遠離四念處,乃至遠離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│ 十八不共法,遠離一切智;以是因緣故,遠離名般若波羅蜜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└─辰三 明觀義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「如舍利弗所問:『何等是觀?』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觀色非常非無常,非樂非苦,非我非無我,非空非不空,非相非無相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非作非無作,非寂滅非不寂滅,非離非不離;受想行識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,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一切三昧門、一切陀羅尼門,乃至一切種智,觀非常非無常,非樂非苦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非我非無我,非空非不空,非相非無相,非作非無作,非寂滅非不寂滅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非離非不離。舍利弗!是名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觀諸法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└─寅五 料簡無生無二義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 ┌─卯一 自相空故觀諸法本無生門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 │ 舍利弗問須菩提:「何因緣故,色不生,是非色?受想行識不生,是非識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 │ 乃至一切種智不生,是非一切種智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 │ 須菩提言:「色、色相空,色空中無色無生,以是因緣故,色不生,是非色;受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 │ 想行識、識相空,識空中無識無生,以是因緣故,受想行識不生,是非受想行識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 │ 舍利弗!檀波羅蜜、檀波羅蜜相空,檀波羅蜜空中無檀波羅蜜無生;尸羅波羅蜜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 │ 、羼提波羅蜜、毗梨耶波羅蜜、禪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相空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 │ 般若波羅蜜空中無般若波羅蜜無生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 │ 以是因緣故,舍利弗!般若波羅蜜不生,是非般若波羅蜜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 │ 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,一切種智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 │ 以是因緣故,內空不生,是非內空,乃至一切種智不生,是非一切種智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 ├─卯二 散空故觀諸法不二門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 │ 舍利弗問須菩提:「汝何因緣故言:『色不二,是非色?受想行識不二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 │ 是非識?乃至一切種智不二,是非一切種智?』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 │ 須菩提答言:﹁所有色、所有不二,所有受想行識、所有不二,是一切法皆不合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 │ 、不散,無色、無形、無對,一相所謂無相。眼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 │ 以是因緣故,舍利弗!色不二,是非色,受想行識不二,是非識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 │ 乃至一切種智不二,是非一切種智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 └─卯三 明入無二法數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舍利弗問須菩提:「何因緣故言:﹃是色入無二法數?受想行識入無二法數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乃至一切種智入無二法數?」須菩提答言: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色不異無生,無生不異色,色即是無生,無生即是色;受想行識不異無生,無生不異識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,識即是無生,無生即是識。以是因緣故,舍利弗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色入無二法數,受想行識入無二法數,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└─子二 明真無生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┌─丑一 明無生忍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┌─寅一 須菩提明無生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爾時,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,如是觀諸法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是時見色無生,畢竟淨故;見受想行識無生,畢竟淨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見我無生,乃至知者、見者無生,畢竟淨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見檀波羅蜜無生,乃至般若波羅蜜無生,畢竟淨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見內空無生,乃至無法有法空無生,畢竟淨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見四念處無生,乃至十八不共法無生,畢竟淨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見一切三昧、一切陀羅尼無生,畢竟淨故;乃至見一切種智無生,畢竟淨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見凡人、凡人法無生,畢竟淨故。見須陀洹、須陀洹法,斯陀含、斯陀含法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阿那含、阿那含法,阿羅漢、阿羅漢法,辟支佛、辟支佛法,菩薩、菩薩法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佛、佛法無生,畢竟淨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└─寅二 論無生 五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┌─卯一 總論無生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┌─辰一 舍利弗難 六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┌─巳一 無三乘難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│ 舍利弗語須菩提:「如我聞須菩提所說義,色是不生,受想行識是不生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│ 乃至佛、佛法是不生。若爾者,今不應得須陀洹、須陀洹果,斯陀含、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│ 斯陀含果,阿那含、阿那含果,阿羅漢、阿羅漢果,辟支佛、辟支佛道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│ 不應得菩薩摩訶薩一切種智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├─巳二 無六道難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│ 亦無六道別異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├─巳三 無五菩提難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│ 亦不得菩薩摩訶薩五種菩提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├─巳四 無二乘斷結難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│ 須菩提!若一切法不生相,何以故須陀洹為斷三結故修道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│ 斯陀含為薄淫恚癡故修道?阿那含為斷五下分結故修道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│ 阿羅漢為斷五上分結故修道?辟支佛為辟支佛法故修道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├─巳五 無大乘因行難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│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作難行,為眾生受種種苦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└─巳六 無佛果難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 何以故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?何以故佛轉法輪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└─辰二 須菩提答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┌─巳一 總答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│ 須菩提語舍利弗:「我不欲令無生法有所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└─巳二 別答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 ┌─午一 答第一兼第四難明無生中無二乘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 │ 我亦不欲令無生法中得須陀洹、須陀洹果,乃至不欲令無生法中得阿羅漢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 │ 、阿羅漢果,辟支佛、辟支佛道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 └─午二 答後二兼第三難明無生中無大乘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  ┌─未一 答無大乘因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  │┌─申一 開二門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  ││┌─酉一 不作難行苦行門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  │││ 「我亦不欲令菩薩作難行,為眾生受種種苦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  ││└─酉二 不以難心苦心門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  ││ 菩薩亦不以難行心行道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  │└─申二 釋二門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  │ ┌─酉一 以大悲心釋第二門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  │ │ 何以故?舍利弗!生難心、苦心,不能利益無量阿僧祇眾生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  │ │ 舍利弗!今菩薩憐愍眾生,於眾生如父母兄弟想,如兒子及己身想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  │ │ 如是能利益無量阿僧祇眾生,用無所得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  │ └─酉二 以諸法空釋第一門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  │ 所以者何?菩薩摩訶薩應生如是心:『如我一切處、一切種不可得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  │ 內外法亦如是。』若生如是想,則無難心、苦心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  │ 是菩薩於一切處、一切種,一切法不受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  └─未二 答無大乘果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舍利弗!我亦不欲令無生中,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亦不欲令無生中轉法輪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,亦不欲令以無生法得道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├─卯二 論得道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┌─辰一 正論得無得不二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┌─巳一 約破執明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│┌─午一 得無得破有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││ 舍利弗語須菩提:「今欲令以生法得道?以無生法得道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││ 須菩提語舍利弗:「我不欲令以生法得道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││ 舍利弗言:「今須菩提欲令以無生法得道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││ 須菩提言:「我亦不欲令以無生法得道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│└─午二 無得得破無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│ 舍利弗言:「如須菩提所說,無知無得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│ 須菩提言:「有知有得,不以二法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└─巳二 約二諦明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 ┌─午一 世諦故有得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 │ 今以世間名字故,有知有得,世間名字故,有須陀洹乃至阿羅漢、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 │ 辟支佛、諸佛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 └─午二 第一義中無得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 第一實義中,無知無得,無須陀洹乃至無佛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└─辰二 兼論前第二難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「須菩提!若世間名字故有知有得,六道別異亦世間名字故有,非以第一實義耶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須菩提言:「如是!如是!舍利弗!如世間名字故有知有得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六道別異亦世間名字故有,非以第一實義。何以故?舍利弗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第一實義中,無業無報,無生無滅,無淨無垢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├─卯三 論法體無生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舍利弗語須菩提:「不生法生?生法生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須菩提言:「我不欲令不生法生,亦不欲令生法生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舍利弗言:「何等不生法不欲令生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須菩提言:「色是不生法,自性空,不欲令生;受想行識是不生法,自性空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不欲令生;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不生法,自性空,不欲令生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├─卯四 論生相無生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舍利弗語須菩提:「生生?不生生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須菩提言:「非生生,亦非不生生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舍利弗!生、不生,是二法不合不散,無色、無形、無對,一相所謂無相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舍利弗!以是因緣故,非生生,亦非不生生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└─卯五 稱歎樂說無生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┌─辰一 稱歎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┌─巳一 歎法無生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│┌─午一 明所說法無生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││ 爾時,舍利弗語須菩提:「須菩提樂說無生法及無生相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││ 須菩提語舍利弗:「我樂說無生法,亦樂說無生相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││ 諸無生法、無生相,樂說及語言,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││ 無色、無形、無對,一相所謂無相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│└─午二 明能說言無生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│ 舍利弗語須菩提:﹁汝樂說不生法,亦樂說不生相,是樂說語言亦不生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│ 須菩提言:「如是!如是!舍利弗!何以故?舍利弗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│ 色不生,受想行識不生;眼不生,乃至意不生;地種不生,乃至識種不生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│ 身行不生,口行不生,意行不生;檀波羅蜜不生,乃至一切種智不生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│ 以是因緣故,舍利弗!我樂說不生法,亦樂說不生相,是樂說語言亦不生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└─巳二 歎人無生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 爾時,舍利弗語須菩提:「須菩提於說法人中,應最在上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 須菩提隨所問皆能答。」須菩提言:「諸法無所依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 舍利弗語須菩提:「云何諸法無所依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 須菩提言:「色性常空,不依內、不依外、不依兩中間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 受想行識性常空,不依內、不依外、不依兩中間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 眼耳鼻舌身意性常空,不依內、不依外、不依兩中間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 色性常空,乃至法性常空,不依內、不依外、不依兩中間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 檀波羅蜜性常空,乃至般若波羅蜜性常空,不依內、不依外、不依兩中間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 內空性常空,乃至無法有法空性常空,不依內、不依外、不依兩中間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 舍利弗!四念處性常空,乃至一切種智性常空,不依內、不依外、不依兩中間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 以是因緣故,舍利弗!一切諸法無所依,性常空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└─辰二 勸修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「如是!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,應淨色受想行識,乃至應淨一切種智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├─丑二 明趣無生方便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┌─寅一 明六度為淨菩薩道能趣無生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┌─卯一 問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│ 舍利弗問須菩提:「菩薩摩訶薩云何行六波羅蜜時,淨菩薩道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└─卯二 答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┌─辰一 明二種六度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┌─巳一 開二章門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│ 須菩提言:「有世間檀波羅蜜,有出世間檀波羅蜜;尸羅波羅蜜、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│ 羼提波羅蜜、毗梨耶波羅蜜、禪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,有世間、有出世間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├─巳二 問二章門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│ 舍利弗問須菩提:「云何世間檀波羅蜜?云何出世間檀波羅蜜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└─巳三 釋二章門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┌─午一 釋世出世檀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│┌─未一 世間檀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││ 須菩提言:「若菩薩摩訶薩作施主,能施沙門、婆羅門、貧窮乞人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││ 須食與食,須飲與飲,須衣與衣,臥具、牀榻、房舍、香華、瓔珞、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││ 醫藥種種所須資生之物;若妻子、國土、頭目、手足、支節等內外之物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││ ,盡以給施。施時作是念:『我與彼取,我不慳貪,我為施主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││ 我能捨一切,我隨佛教施,我行檀波羅蜜。』作是施已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││ 用得法與一切眾生共之,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念言: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││ 『是布施因緣,令眾生得今世樂,後當令得入涅槃樂。』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││ 是人布施有三礙。何等三?我相、他相、施相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││ 著是三相布施,是名世間檀波羅蜜。何因緣故名世間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││ 於世間中不動不出,是名世間檀波羅蜜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│└─未二 出世檀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│ 「云何名出世間檀波羅蜜?所謂三分清淨。何等三?菩薩摩訶薩布施時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│ 我不可得、受者不可得、施物不可得,亦不望報,是名菩薩摩訶薩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│ 三分清淨檀波羅蜜。復次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布施時,施與一切眾生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│ 眾生亦不可得;以此布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乃至不見微細法相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│ 舍利弗!是名出世間檀波羅蜜。何以故名為出世間?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│ 於世間中能動能出,是故名出世間檀波羅蜜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└─午二 例餘五度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「尸羅波羅蜜有所依,是為世間尸羅波羅蜜;無所依,是為出世間尸羅波羅蜜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餘如檀波羅蜜說。羼提波羅蜜、毗梨耶波羅蜜、禪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有所依,是名世間;無所依,是名出世間。餘亦如檀波羅蜜說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└─辰二 結行二種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如是!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,淨菩薩道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├─寅二 明道品為淨菩提道趣無生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舍利弗問須菩提:「云何菩薩摩訶薩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須菩提言:「四念處是菩薩摩訶薩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,乃至八聖道分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空解脫門、無相解脫門、無作解脫門;內空,乃至無法有法空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一切三昧門、一切陀羅尼門;佛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智、十八不共法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大慈大悲。舍利弗!是名菩薩摩訶薩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└─寅三 稱歎般若力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┌─卯一 歎能生三乘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爾時,舍利弗讚須菩提言:「善哉!善哉!何等波羅蜜力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須菩提言:「是般若波羅蜜力。所以者何?般若波羅蜜能生一切諸善法: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若聲聞法、辟支佛法、菩薩法、佛法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├─卯二 歎能含受三乘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舍利弗!般若波羅蜜能受一切諸善法:聲聞法、辟支佛法、菩薩法、佛法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└─卯三 歎能生三世佛菩提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舍利弗!過去諸佛行般若波羅蜜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 未來諸佛亦行般若波羅蜜,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舍利弗!今現在十方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諸國土中諸佛亦行是般若波羅蜜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└─丑三 明信解無生人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 ┌─寅一 須菩提明信解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 │「舍利弗!若菩薩摩訶薩聞說般若波羅蜜時,不疑不難,當知是菩薩摩訶薩行菩薩道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 │ 。行菩薩道者,救一切眾生故,心不捨一切眾生,以無所得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 │ 是菩薩常應不離是念,所謂大悲念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 ├─寅二 舍利弗難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 │ 舍利弗復問:「欲使菩薩摩訶薩常不離是念,所謂大悲念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 │ 若菩薩摩訶薩常不離大悲念,令一切眾生皆當作菩薩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 │ 何以故?須菩提!一切眾生亦不離諸念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 └─寅三 須菩提答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  ┌─卯一 指難為答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  │ 須菩提言:「善哉!善哉!舍利弗!汝欲難我而成我義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  ├─卯二 舉六義釋答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  │ 何以故?眾生無故,念亦無;眾生性無故,念性亦無;眾生法無故,念法亦無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  │ 眾生離故,念亦離;眾生空故,念亦空;眾生不可知故,念亦不可知。舍利弗!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  │ 色無故,念亦無;色性無故,念性亦無;色法無故,念法亦無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  │ 色離故,念亦離;色空故,念亦空;色不可知故,念亦不可知;受想行識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  │ 眼乃至意,色乃至法,地種乃至識種,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  │ 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,一切三昧門、一切陀羅尼門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  │ 一切智、一切種智,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故,念亦無;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  │ 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可知故,念亦不可知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  └─卯三 結成不離義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行是道,我欲使不離是念,所謂大悲念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└─壬三 如來讚成現瑞證說時會得道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┌─癸一 如來讚成 四
 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┌─子一 稱歎
 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 爾時,佛讚須菩提言:「善哉!善哉!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├─子二 勸說
 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 其有說者,亦當如是說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├─子三 釋疑
 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 汝所說般若波羅蜜,皆是承佛意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└─子四 勸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 菩薩摩訶薩學般若波羅蜜,應當如汝所說學!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├─癸二 現瑞證說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┌─子一 地動瑞
 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 須菩提說是般若波羅蜜品時,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:東湧西沒,西湧東沒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 南湧北沒,北湧南沒,中湧邊沒,邊湧中沒。
 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└─子二 證說
 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 爾時,佛微笑,須菩提白佛言:「何因何緣故微笑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 佛告須菩提:「如我於此世界說般若波羅蜜,東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諸佛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 亦為諸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,南、西、北方,四維、上下,亦說是般若波羅蜜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└─癸三 時會得道
 ││││││ │ 說是般若波羅蜜品時,十二那由他諸天人得無生法忍。十方諸佛說是般若波羅蜜時,
 ││││││ │ 無量阿僧祇眾生亦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           (26 無生品 終)
 ││││││ └─庚三 天主為下根人請說般若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┌─辛一 諸天請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┌─壬一 明眾集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┌─癸一 列眾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┌─子一 欲天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│ 爾時,三千大千世界諸四天王天等,各與無數百千億諸天,俱來在會中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│ 三千大千世界諸釋提桓因等諸忉利天,須夜摩天王等諸夜摩天,刪兜率陀天王等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│ 諸兜率陀天,須涅蜜陀天王等諸妙化天,婆舍跋提天王等諸自在行天,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│ 各與無數百千億諸天,俱來在會中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└─子二 色天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 三千大千世界諸梵天王等,乃至首陀婆諸天等,各與無數百千億諸天,俱來在會中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└─癸二 現瑞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是諸四天王天,乃至首陀婆諸天,業報生身光明,於佛常光,百分、千分、千萬億分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不能及一,乃至不可以算數譬喻為比。世尊光明最勝、最妙、最上、第一,諸天業報光明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在佛光邊,不照、不現,譬如燋炷比閻浮檀金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└─壬二 發言致問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 ┌─癸一 請說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 │ 爾時釋提桓因白大德須菩提:「是三千大千世界諸四天王天乃至首陀婆諸天,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 │ 一切和合,欲聽須菩提說般若波羅蜜義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 └─癸二 正問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  ┌─子一 問深入究竟住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  │ 「須菩提!菩薩摩訶薩云何應住般若波羅蜜中?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  ├─子二 問般若體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  │ 何等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?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  └─子三 問初入方便行
 ││││││  │ 云何菩薩摩訶薩應行般若波羅蜜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└─辛二 受請為說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┌─壬一 明答之緣起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┌─癸一 許說
 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│ 須菩提語釋提桓因言:「憍尸迦!我今當承順佛意,承佛神力,為諸菩薩摩訶薩說
 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│ 般若波羅蜜,如菩薩摩訶薩所應,住般若波羅蜜中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└─癸二 勸發心
 ││││││   │ 「諸天子!今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應當發心。諸天子!若入聲聞正位,
 ││││││   │ 是人不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何以故?與生死作障隔故。是人若發阿耨多羅三藐
 ││││││   │ 三菩提心者,我亦隨喜。所以者何?上人應更求上法,我終不斷其功德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└─壬二 正答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┌─癸一 答三問說般若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┌─子一 答後二問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┌─丑一 答二問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┌─寅一 答般若體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│┌─卯一 明從無常觀入無生觀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││┌─辰一 觀諸法無常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│││ 「憍尸迦!何等是般若波羅蜜?菩薩摩訶薩應薩婆若心,念色無常、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│││ 念色苦、念色空、念色無我,念色如病、如敗癰瘡、如箭入身,痛惱衰壞、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│││ 憂畏不安,以無所得故;受想行識亦如是。眼耳鼻舌身意,地種、水火風空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│││ 識種,觀無常乃至憂畏不安,是亦無所得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││└─辰二 入諸法無生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││ 觀色寂滅、離,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;受想行識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││ 觀地種乃至識種寂滅、離,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以無所得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│└─卯二 明從緣起入無生觀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│ 「復次憍尸迦!菩薩摩訶薩應薩婆若心,觀無明緣諸行,乃至老死因緣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│ 大苦聚集,以無所得故。觀無明滅故諸行滅,乃至生滅故老死滅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│ 老死滅故憂悲苦惱大苦聚滅,以無所得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└─寅二 答初入方便行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┌─卯一 正明無所得行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│┌─辰一 萬行相資成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││ 「復次憍尸迦!菩薩摩訶薩應薩婆若心,修四念處,以無所得故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││ 乃至修佛十力、十八不共法,以無所得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││ 復次憍尸迦!菩薩摩訶薩應薩婆若心,行檀波羅蜜,以無所得故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││ 行尸羅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毗梨耶波羅蜜、禪波羅蜜,以無所得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││ 復次憍尸迦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,作是觀: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││ 『但諸法,諸法共相因緣,潤益增長,分別校計,是中無我、無我所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│└─辰二 二心不相在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│ 菩薩迴向心不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中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│      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在迴向心中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│    迴向心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中不可得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│      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迴向心中不可得。』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│ 菩薩雖觀一切法,亦無法可得,是名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├─卯二 天主問所以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│ 釋提桓因問大德須菩提: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│ 云何菩薩迴向心不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中?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│ 云何     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在迴向心中?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│ 云何   迴向心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中不可得?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│ 云何     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迴向心中不可得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└─卯三 須菩提以第一義釋疑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須菩提語釋提桓因言:「憍尸迦!迴向心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非心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是非心相,非心相中不可迴向。是非心相常非心相,不可思議相常不可思議相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是名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├─丑二 佛讚成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爾時,佛讚須菩提言:「善哉!善哉!須菩提!汝為諸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安慰諸菩薩摩訶薩心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└─丑三 須菩提自陳說意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┌─寅一 報今佛法恩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│ 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!我應報恩,不應不報恩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└─寅二 報昔三寶恩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過去諸佛及諸弟子,為諸菩薩說六波羅蜜,示教利喜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世尊爾時亦在中學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我今亦當為諸菩薩說六波羅蜜,示教利喜,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└─子二 答深入究竟住問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┌─丑一 誡聽開住不住門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│ 爾時,須菩提語釋提桓因言:「憍尸迦!汝今當聽,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中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│ 如所應住,所不應住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└─丑二 釋二門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┌─寅一 釋不住住門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┌─卯一 略舉五陰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│┌─辰一 人法畢竟空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││ 「憍尸迦!色、色空,受想行識、受想行識空,菩薩、菩薩空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││ 是色空、菩薩空,不二不別;受想行識空、菩薩空,不二不別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│└─辰二 假名住般若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│ 憍尸迦!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中,應如住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└─卯二 廣類諸法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復次,眼、眼空,乃至意、意空,菩薩、菩薩空;眼空乃至菩薩空,不二不別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六塵亦如是。地種、地種空,乃至識種、識種空,菩薩、菩薩空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憍尸迦!地種空乃至識種空、菩薩空,不二不別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憍尸迦!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中應如是住。無明、無明空,乃至老死、老死空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無明滅、無明滅空,乃至老死滅、老死滅空,菩薩、菩薩空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憍尸迦!無明空乃至老死空,無明滅空乃至老死滅空、菩薩空,不二不別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憍尸迦!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中,應如是住。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,一切三昧門、一切陀羅尼門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聲聞乘、辟支佛乘、佛乘;聲聞、辟支佛、菩薩、佛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一切種智、一切種智空,菩薩、菩薩空;一切種智空、菩薩空,不二不別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憍尸迦!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中,應如是住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├─寅二 釋不住門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┌─卯一 天主問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│ 爾時,釋提桓因問須菩提:「云何般若波羅蜜中所不應住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└─卯二 須菩提答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┌─辰一 別明不住 十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┌─巳一 舉諸法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須菩提言:「憍尸迦!菩薩摩訶薩不應色中住,以有所得故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不應受想行識中住,以有所得故。不應眼中住乃至不應意中住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不應色中住乃至不應法中住;眼識乃至意識,眼觸乃至意觸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眼觸因緣生受,乃至意觸因緣生受中,不應住,以有所得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地種乃至識種中,不應住,以有所得故。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中,不應住,以有所得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須陀洹果中,不應住,以有所得故;乃至阿羅漢果、辟支佛道、菩薩道、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佛道、一切種智,不應住,以有所得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├─巳二 舉常無常等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「復次憍尸迦!菩薩摩訶薩,色是常,不應住,色是無常,不應住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受想行識亦如是。色若樂、若苦,若淨、若不淨,若我、若無我,若空、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若不空,若寂滅、若不寂滅,若離、若不離,不應住,以有所得故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受想行識亦如是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├─巳三 舉無為相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「復次憍尸迦!菩薩摩訶薩,須陀洹果無為相、斯陀含果無為相、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阿那含果無為相、阿羅漢果無為相,不應住;辟支佛道無為相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佛道無為相,不應住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├─巳四 舉諸果福田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「須陀洹福田,不應住;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羅漢、辟支佛、佛福田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不應住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├─巳五 舉佛因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「復次憍尸迦!菩薩摩訶薩初地中,不應住,以有所得故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乃至第十地中不應住,以有所得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├─巳六 廣舉因果自他德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「復次菩薩摩訶薩住初發心中,我當具足檀波羅蜜,不應住;乃至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我當具足般若波羅蜜,不應住;具足六波羅蜜,當入菩薩位,不應住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入菩薩位已,當住阿鞞跋致地,不應住;菩薩當具足五神通,不應住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以有所得故。菩薩住五神通已,我當遊無量阿僧祇佛國土,禮敬、供養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諸佛、聽法,聽法已為他人說;菩薩摩訶薩如是不應住,以有所得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如諸佛國土嚴淨,我亦當莊嚴國土,不應住,以有所得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成就眾生令入佛道,不應住。到無量阿僧祇國土諸佛所,尊重、愛敬、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供養,以香華、瓔珞、塗香、擣香、幢旛、華蓋、百千億種寶衣供養諸佛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,不應住,以有所得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我當令無量阿僧祇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如是菩薩不應住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我當生五眼:肉眼、天眼、慧眼、法眼、佛眼,不應住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我當生一切三昧門,不應住;隨所欲遊戲諸三昧,不應住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我當生一切陀羅尼門,不應住;我當得佛十力,不應住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我當得四無所畏、四無礙智、十八不共法,不應住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我當具足大慈大悲,不應住;我當具足三十二相,不應住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我當具足八十隨形好,不應住,以有所得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├─巳七 舉三乘聖賢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「是八人、是信行人、是法行人,如是不應住。須陀洹極七世生不應住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家家不應住,須陀洹命終垢盡不應住,須陀洹中間入涅槃不應住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是人向斯陀含果證不應住,是人斯陀含一來入涅槃不應住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是人向阿那含果證不應住,斯陀含一種不應住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是人阿那含彼間入涅槃不應住。是人向阿羅漢果證不應住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是人阿羅漢今世入無餘涅槃不應住。是辟支佛不應住。過聲聞、辟支佛地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我當住菩薩地,不應住;道種智中不應住,以有所得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一切種、一切法知已,斷諸煩惱及習,不應住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轉法輪,不應住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作佛事度無量阿僧祇眾生入涅槃,不應住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├─巳八 舉四神足等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「四如意足中,不應住。入是三昧,住如恆河沙等劫壽,不應住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我當得壽命無央數劫,不應住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├─巳九 舉佛果益物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「三十二相,一一相百福莊嚴,不應住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我一世界如十方恆河沙等世界,不應住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我三千大千世界純是金剛,不應住。我菩提樹當出如是香,眾生聞者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無有淫欲、瞋恚、愚癡,亦無聲聞、辟支佛心,是一切人必當得阿耨多羅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│ 三藐三菩提,若眾生聞是香者,身病、意病皆悉除盡,不應住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└─巳十 舉無所有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 「當使我世界中無有色受想行識名字,不應住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 當使我世界中無有檀波羅蜜名字,乃至無有般若波羅蜜名字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 當使我世界中無有四念處名字,乃至無有十八不共法名字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│ 亦無須陀洹名字,乃至無有佛名字,不應住,以有所得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└─辰二 總結不應住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│ 如是!憍尸迦!菩薩於般若波羅蜜中不應住,以有所得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└─寅三 雙結二門 四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 ┌─卯一 舍利弗興念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 │ 爾時,舍利弗心念:「菩薩今云何應住般若波羅蜜中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 ├─卯二 須菩提問佛住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 │ 須菩提知舍利弗心所念,語舍利弗言:「於汝意云何?諸佛何所住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 ├─卯三 舍利弗答諸佛無住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 │ 舍利弗語須菩提:「諸佛無有住處。諸佛不色中住,不受想行識中住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 │ 不有為性中住,不無為性中住;不四念處中住,乃至不十八不共法中住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 │ 不一切種智中住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  └─卯四 須菩提會通住不住義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「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中應如是住,如諸佛住,於諸法中非住非不住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中應如是學,我當住不住法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├─癸二 釋疑說般若 十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┌─子一 釋舉況疑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爾時會中有諸天子作是念:「諸夜叉語言字句所說,尚可了知,須菩提所說語言論議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解釋般若波羅蜜,了不可知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須菩提知諸天子心所念,語諸天子:「不解不知耶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諸天子言:「大德!不解不知。」須菩提語諸天子:「汝等!法應不知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我無所論說,乃至我不說一字,亦無聽者。何以故?諸字非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般若波羅蜜中無聽者,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無字無說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├─子二 釋眾集有所作疑 四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┌─丑一 舉化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「諸天子!如佛化作化人,是化人復化作四部眾: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化人於四部眾中說法。於汝意云何?是中有說者、有聽者、有知者不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諸天子言:「不也!大德!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須菩提言:「一切法皆如化。此中無說者、無聽者、無知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├─丑二 舉夢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「諸天子!譬如人夢中見佛說法,於汝意云何?是中有說者、有聽者、有知者不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諸天子言:「不也!大德!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須菩提語諸天子:「一切法皆如夢,無說、無聽、無知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├─丑三 舉響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「諸天子!譬如二人在大深澗,各住一面讚佛法眾,有二響出。於諸天子意云何?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是二響展轉相解不?」諸天子言:「不也!大德!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須菩提語諸天子:「一切法亦如是,無說、無聽、無知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└─丑四 舉幻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「諸天子!譬如工幻師,於四衢道中,化作佛及四部眾,於中說法。於諸天子意云何?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是中有說者、有聽者、有知者不?」諸天子言:「不也!大德!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須菩提語諸天子:「一切諸法如幻,無說者、無聽者、無知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├─子三 釋轉深妙難解疑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爾時諸天子心念:「須菩提所說,欲令易解,轉深轉妙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須菩提知諸天子心所念,語諸天子言:「色非深非妙,受想行識非深非妙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色性非深非妙,受想行識性非深非妙。眼性乃至意性,色性乃至法性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眼界性乃至意界性,眼識乃至意識;眼觸乃至意觸,眼觸因緣生受乃至意觸因緣生受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,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一切諸三昧門、一切陀羅尼門,乃至一切種智、一切種智性,非深非妙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├─子四 釋無所說欲退疑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諸天子復作是念:「是所說法中,不說色,不說受想行識,不說眼乃至意觸因緣生受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不說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,不說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不說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法,不說陀羅尼門、三昧門,乃至一切種智。不說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不說辟支佛道,不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,是法中不說名字語言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須菩提知諸天子心所念,語諸天子言:「如是!如是!諸天子!是法中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可說相,是中無說者、無聽者、無知者。以是故,諸天子!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善男子善女人欲住須陀洹果,欲證須陀洹果者,是人不離是忍;斯陀含、阿那含、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阿羅漢果、辟支佛道、佛道,欲住、欲證,不離是忍。是!諸天子!菩薩摩訶薩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從初發心般若波羅蜜中,應作如是住,以無說無聽故。」  (27 問住品 終)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├─子五 釋用何等人聽法疑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爾時,諸天子心念:「應用何等人聽須菩提所說?」須菩提知諸天子心所念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語諸天子言:「如幻化人聽法,我應用如是人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何以故?如是人無聞無聽,無知無證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├─子六 釋說聽者及法如幻疑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諸天子語須菩提:「是眾生如幻如化,聽法者亦如幻如化耶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「如是!如是!諸天子!眾生如幻,聽法者亦如幻;眾生如化,聽法者亦如化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諸天子!我如幻如夢,眾生乃至知者、見者亦如幻如夢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諸天子!色如幻如夢,受想行識如幻如夢。眼乃至意觸因緣生受如幻如夢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如幻如夢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諸天子!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如幻如夢。須陀洹果如幻如夢,斯陀含果、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阿那含果、阿羅漢果、辟支佛道如幻如夢。諸天子!佛道如幻如夢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├─子七 釋佛道涅槃如幻疑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爾時諸天子問須菩提:「汝說佛道如幻如夢,汝說涅槃亦復如幻如夢耶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須菩提語諸天子:「我說佛道如幻如夢,我說涅槃亦如幻如夢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若當有法勝於涅槃者,我說亦復如幻如夢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諸天子!是幻夢、涅槃,不二不別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├─子八 釋般若深妙無信受疑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┌─丑一諸聖弟子問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爾時慧命舍利弗、摩訶目乾連、摩訶拘絺羅、摩訶迦旃延、富樓那彌多羅尼子、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摩訶迦葉及無數千菩薩,問須菩提: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「般若波羅蜜如是甚深難見、難解難知、寂滅微妙,誰當受者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└─丑二 阿難助答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┌─寅一 列四能信人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│ 爾時阿難語諸大弟子及諸菩薩:「阿鞞跋致諸菩薩摩訶薩,能受是甚深難見、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│ 難解難知、寂滅微妙般若波羅蜜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│ 正見成就人、漏盡阿羅漢所願已滿,亦能受之。復次,善男子善女人多見佛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│ 於諸佛所多供養,種善根,親近善知識,有利根,是人能受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└─寅二 示信受相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不言是法非法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├─子九 釋以智慧分別諸法疑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┌─丑一 破以智分別諸法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須菩提言:「不以空分別色,不以色分別空;受想行識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不以無相、無作分別色,不以色分別無相、無作;受想行識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不以無生、無滅、寂滅、離,分別色,不以色分別無生、無滅、寂滅、離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受想行識亦如是。眼乃至意觸因緣生受亦如是。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,一切三昧門、一切陀羅尼門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須陀洹乃至阿羅漢、辟支佛、佛、一切智,不以空分別一切智,不以一切智分別空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,不以空分別一切種智,不以一切種智分別空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│ 無相、無作、無生、無滅、寂滅、離亦如是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└─丑二 破諸天我心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須菩提語諸天子言:「是般若波羅蜜甚深,誰能受者?是般若波羅蜜中無法可示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│ 無法可說;若無法可示,無法可說,受人亦不可得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└─子十 釋無所有無利益疑 四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┌─丑一 舍利弗歎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│ 爾時,舍利弗語須菩提言:「般若波羅蜜中,廣說三乘之教,及攝取菩薩之法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│ 從初發意地乃至十地,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,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│ 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,護持菩薩之教。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,常化生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│ 不失神通,遊諸佛國,具足善根,隨其所欲,供養諸佛,即得如願,從諸佛所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│ 聽受法教,至薩婆若,初不斷絕,未曾離三昧時,當得捷疾辯、利辯、不盡辯、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│ 不可斷辯、隨應辯、義辯、一切世間最上辯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├─丑二 須菩提述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│ 須菩提言:「如是!如是!如舍利弗言,般若波羅蜜廣說三乘之教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│ 及護持菩薩之教,乃至菩薩摩訶薩得一切世間最上辯,不可得故。我乃至知者、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│ 見者不可得,色受想行識,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不可得,內空乃至無法有法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│ 空不可得,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,佛十力乃至一切種智,亦不可得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├─丑三 重問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│ 舍利弗語須菩提:「何因緣故,般若波羅蜜中廣說三乘而不可得?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│ 何因緣故,般若波羅蜜中護持菩薩?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│ 何因緣故,菩薩摩訶薩得捷疾辯,乃至一切世間最上辯不可得故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└─丑四 再答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須菩提語舍利弗言:「以內空故,般若波羅蜜廣說三乘不可得;外空乃至無法有法空故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,廣說三乘不可得。內空故,護持菩薩,乃至一切世間最上辯不可得故;外空乃至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無法有法空故,護持菩薩,乃至一切世間最上辯不可得故。」 (28 幻聽品 終)
 ││││││    └─癸三 諸天疑除散華供養因說般若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┌─子一 諸天財供須菩提因說般若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┌─丑一 諸天財供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│┌─寅一 得悟意念欲供養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││ 爾時,釋提桓因及三千大千世界中四天王天,乃至阿迦尼吒諸天,作是念: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││ 「慧命須菩提為雨法雨,我等寧可化作華散佛、菩薩摩訶薩、比丘僧、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││ 須菩提及般若波羅蜜上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│└─寅二 正化華供養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│ 即時,釋提桓因及三千大千世界中諸天,化作華散佛、菩薩摩訶薩、比丘僧及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│ 須菩提上,亦供養般若波羅蜜。是時,三千大千世界華悉周徧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│ 於虛空中化成華臺,端嚴殊妙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└─丑二 須菩提因華論無生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 須菩提心念:「是諸天子所散華,天上未曾見如是華比。是華是化華,非樹生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 是諸天子所散華,從心樹生,非樹生華。」釋提桓因知須菩提心所念,語須菩提言: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 「大德!是華非生華,亦非意樹生。」須菩提語釋提桓因言: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 憍尸迦!汝言是華非生華,亦非意樹生。憍尸迦!是華若非生法,不名為華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 釋提桓因語須菩提言:「大德!但是華不生,色亦不生,受想行識亦不生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 須菩提言:「憍尸迦!非但是華不生,色亦不生;若不生,是不名為色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 受想行識亦不生;若不生,是不名為識。六入、六識、六觸、六觸因緣生諸受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 檀波羅蜜不生;若不生,是不名檀波羅蜜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 乃至般若波羅蜜不生;若不生,是不名般若波羅蜜。內空不生;若不生,是不名內空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 乃至無法有法空不生;若不生,是不名無法有法空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 四念處不生;若不生,是不名四念處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 乃至十八不共法不生;若不生,是不名十八不共法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 乃至一切種智不生;若不生,是不名一切種智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└─子二 諸天法供須菩提因說般若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┌─丑一 天主一人稱歎為法供養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┌─寅一 稱歎能說人為法供養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┌─卯一 天主念佛印成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│┌─辰一 正念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││ 爾時釋提桓因作是念:「慧命須菩提,其智甚深,不壞假名而說諸法相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│└─辰二 佛印成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│ 佛知釋提桓因心所念,語釋提桓因言:「如是!如是!憍尸迦!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│ 須菩提其智甚深,不壞假名而說諸法相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├─卯二 釋所以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│┌─辰一 天主問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││ 釋提桓因白佛言:「世尊!大德須菩提云何不壞假名而說諸法相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│└─辰二 佛答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│ 佛告釋提桓因:「色但假名,須菩提不壞假名而說諸法相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│ 受想行識但假名,須菩提亦不壞假名而說諸法相。所以者何?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│是諸法相無壞不壞故,須菩提所說,亦無壞不壞。眼乃至意觸因緣生諸受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│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,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│ 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,辟支佛道、菩薩道、佛道,一切智、一切種智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│ 須陀洹乃至阿羅漢、辟支佛、佛,是但假名,須菩提不壞假名而說諸法相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│ 何以故?是諸法相,無壞不壞故,須菩提所說,亦無壞不壞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│ 如是!憍尸迦!須菩提不壞假名而說諸法相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└─卯三 須菩提勸學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┌─辰一 述應如是學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須菩提語釋提桓因言:「如是!如是!憍尸迦!如佛所說諸法但假名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菩薩摩訶薩當作是知:『諸法但假名。』應如是學般若波羅蜜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├─辰二 示學相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┌─巳一 明學方法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│┌─午一 明不學有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││ ﹁憍尸迦!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學,為不學色,不學受想行識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││ 不見色當可學者,不見受想行識當可學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││ 菩薩摩訶薩如是學,為不學檀波羅蜜,何以故?不見檀波羅蜜當可學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││ 乃至不學般若波羅蜜,何以故?不見般若波羅蜜當可學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││ 如是學,為不學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││ 不見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當可學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││ 如是學,為不學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,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││ 不見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當可學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││ 如是學,為不學須陀洹果乃至一切種智,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││ 不見須陀洹果乃至一切種智當可學者。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│├─午二 明不學無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││ 爾時釋提桓因語須菩提言:「菩薩摩訶薩何因緣故,不見色乃至不見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││ 一切種智?」須菩提言:「色、色空,乃至一切種智、一切種智空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││ 憍尸迦!色空不學色空,乃至一切種智空不學一切種智空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│└─午三 明不二學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│ 「憍尸迦!若如是不學空,是名學空,以不二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│ 是菩薩摩訶薩學色空,以不二故;乃至學一切種智空,以不二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│ 若學色空不二故,乃至學一切種智空不二故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│ 是菩薩摩訶薩能學檀波羅蜜不二故,乃至能學般若波羅蜜不二故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│ 能學四念處不二故,乃至能學十八不共法不二故;能學須陀洹果不二故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│ 乃至能學一切種智不二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└─巳二 明此學即學薩婆若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┌─午一 明學般若因行成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│ 「是菩薩能學無量無邊阿僧祇佛法。若能學無量無邊阿僧祇佛法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│ 是菩薩不為色增學,不為色減學,乃至不為一切種智增學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│ 不為一切種智減學。若不為色增減學,乃至不為一切種智增減學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│ 是菩薩不為色受學,不為色滅學;亦不為受想行識受學,亦不為滅學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│ 乃至一切種智,亦不為受學,亦不為滅學。」舍利弗語須菩提: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│ 「菩薩摩訶薩如是學,不為受色學,不為滅色學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│ 乃至一切種智亦不為受學,亦不為滅學。」須菩提言: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│ 「菩薩摩訶薩若如是學,不為受色學,不為滅色學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│ 乃至一切種智亦不為受學,亦不為滅學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│ 「須菩提!何因緣故,菩薩摩訶薩不為受色學,不為滅色學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│ 乃至一切種智亦不為受學,亦不為滅學?」須菩提言: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│ 「是色不可受,亦無受色者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│ 乃至一切種智不可受,亦無受者,內外空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│ 如是,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一切法不受故,能到一切種智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└─午二 明學得薩婆若果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是時舍利弗語須菩提:「菩薩摩訶薩如是學般若波羅蜜,能到一切種智耶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須菩提言:「菩薩摩訶薩如是學般若波羅蜜,能到一切種智,一切法不受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舍利弗語須菩提:「若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不受不滅學者,菩薩摩訶薩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云何能到一切種智?」須菩提言:「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不見色生,不見色滅;不見色受,不見色不受;不見色垢,不見色淨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不見色增,不見色減。何以故?舍利弗!色、色性空故。受想行識亦不見生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亦不見滅;亦不見受,亦不見不受;亦不見垢,亦不見淨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亦不見增,亦不見減。何以故?識、識性空故。乃至一切種智亦不見生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亦不見滅;亦不見受,亦不見不受;亦不見垢,亦不見淨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亦不見增,亦不見減。何以故?一切種智、一切種智性空故。如是!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舍利弗!菩薩摩訶薩為一切法不生不滅、不受不捨、不垢不淨、不合不散、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│ 不增不減故,學般若波羅蜜,能到一切種智;無所學,無所到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└─辰三 示學處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┌─巳一 明文字般若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爾時,釋提桓因語舍利弗:「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,當於何處求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舍利弗言:「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,當於須菩提品中求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釋提桓因語須菩提:「是汝神力使舍利弗言:『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當於須菩提品中求?』」須菩提語釋提桓因:「非我神力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釋提桓因語須菩提:「是誰神力?」須菩提言:「是佛神力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├─巳二 明實相般若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┌─午一 天主難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│┌─未一 即難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││ 釋提桓因言:「一切法皆無受處,何以故言是佛神力?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│└─未二 離難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│ 離無受處相,如來不可得;離如,如來亦不可得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└─午二 須菩提印成所說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┌─未一 略就離印述其難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│ 須菩提語釋提桓因言:「如是!如是!憍尸迦!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│ 離無受處相,如來不可得;離如,如來亦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│ 無受處相中,如來不可得;如中,如來不可得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└─未二 歷法廣述其難 四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 ┌─申一 就如中求不可得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 │ 「色如中,如來如不可得;如來如中,色如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 ├─申二 就法相中求不可得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 │ 色法相中,如來法相不可得;如來法相中,色法相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 │ 受想行識法相中,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 ├─申三 明無合散故無如來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 │┌─酉一 即離如中無合散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 ││ 憍尸迦!如來色如中不合不散,受想行識如中不合不散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 ││ 如來離色如不合不散,離受想行識如不合不散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 ││ 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 │└─酉二 即離法相中無合散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 │ 如來色法相中不合不散,受想行識法相中不合不散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 │ 如來離色法相中不合不散,離受想行識法相中不合不散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 │ 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 └─申四 結佛神力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│ 憍尸迦!如是等一切法中不合不散,是佛神力,用無所受法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└─巳三 明觀照般若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 ┌─午一 明無所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 │ 「如憍尸迦言:『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,當於何處求?』憍尸迦!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 │ 不應色中求般若波羅蜜,亦不應離色求般若波羅蜜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 │ 不應受想行識中求,亦不應離受想行識求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 │ 是般若波羅蜜、色受想行識,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,無色、無形、無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 │ ,一相所謂無相。乃至一切種智中不應求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 │ 亦不應離一切種智求般若波羅蜜。何以故?是般若波羅蜜、一切種智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 │ 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,無色、無形、無對,一相所謂無相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  └─午二 以非即離三義轉釋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「何以故?般若波羅蜜非色,亦非離色;非受想行識,亦非離受想行識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乃至非一切種智,亦非離一切種智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般若波羅蜜非色如,亦非離色如;非受想行識如,亦非離受想行識如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般若波羅蜜非色法,亦非離色法;非受想行識法,亦非離受想行識法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乃至非一切種智如,亦非離一切種智如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般若波羅蜜非一切種智法,亦非離一切種智法。何以故?憍尸迦!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是一切法皆無所有,不可得。以無所有不可得故,般若波羅蜜非色,亦非離色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非色如,亦非離色如;非色法,亦非離色法。乃至非一切種智,亦非離一切種智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│ 非一切種智如,亦非離一切種智如;非一切種智法,亦非離一切種智法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└─寅二 稱歎般若為法供養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┌─卯一 天主歎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│┌─辰一 正歎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││ 釋提桓因語須菩提:「是摩訶波羅蜜,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!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││ 無量波羅蜜、無邊波羅蜜,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!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│└─辰二 釋歎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│ 諸須陀洹、須陀洹果,從是般若波羅蜜中學成;乃至諸阿羅漢、阿羅漢果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│ 諸辟支佛、辟支佛道,諸菩薩摩訶薩,皆從是般若波羅蜜中學成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│ 能成就眾生、淨佛國土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皆從是學成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└─卯二 須菩提述歎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┌─辰一 總歎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│ 須菩提語釋提桓因言:「如是!如是!憍尸迦!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│ 是摩訶波羅蜜,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!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│ 無量波羅蜜、無邊波羅蜜,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!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│ 從是中學成須陀洹果,乃至阿羅漢果、辟支佛道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│ 諸菩薩摩訶薩,從是般若波羅蜜中學成,能成就眾生、淨佛國土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│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已得、今得、當得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└─辰二 別述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┌─巳一 述大歎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│ 「憍尸迦!色大故,般若波羅蜜亦大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│ 是色前際不可得,後際不可得,中際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│ 受想行識大故,般若波羅蜜亦大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│ 受想行識前際不可得,後際不可得,中際不可得;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│ 以是因緣故,憍尸迦!是摩訶波羅蜜,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├─巳二 述無量歎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│ 「憍尸迦!色無量故,般若波羅蜜無量。何以故?色量不可得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│ 憍尸迦!譬如虛空,量不可得;色亦如是,量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│ 虛空無量故,色無量;色無量故,般若波羅蜜無量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│ 受想行識,乃至一切種智無量故,般若波羅蜜無量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│ 一切種智量不可得。譬如虛空,量不可得,一切種智亦如是,量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│ 虛空無量故,一切種智無量;一切種智無量故,般若波羅蜜無量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│ 以是因緣故,憍尸迦!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無量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└─巳三 述無邊歎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 ┌─午一 明絕三世故無邊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 │ 「憍尸迦!色無邊故,諸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無邊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 │ 憍尸迦!是色前際不可得,後際不可得,中際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 │ 受想行識無邊故,般若波羅蜜無邊。何以故?受想行識前際、後際、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 │ 中際皆不可得故;乃至一切種智無邊故,般若波羅蜜無邊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 │ 一切種智前、後、中際皆不可得故。以是因緣故,憍尸迦!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 │ 是般若波羅蜜無邊;色無邊,乃至一切種智無邊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 ├─午二 明緣無邊故無邊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 │ 「復次,憍尸迦!緣無邊故,般若波羅蜜無邊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 │ 「須菩提!云何緣無邊故,般若波羅蜜無邊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 │ 須菩提言:「緣一切無邊法故,般若波羅蜜無邊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 │ 「云何緣一切無邊法故,般若波羅蜜無邊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 │ 須菩提言:「緣無邊法性故,般若波羅蜜無邊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 │ 復次,憍尸迦!緣無邊如故,般若波羅蜜無邊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 │ 釋提桓因言:「云何緣無邊如故,般若波羅蜜無邊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 │ 須菩提言:「如無邊故,緣亦無邊;緣無邊故,如亦無邊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 │ 以是因緣故,諸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無邊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   └─午三 明眾生無邊故無邊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「復次憍尸迦!眾生無邊故,般若波羅蜜無邊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釋提桓因問須菩提:「云何眾生無邊故,般若波羅蜜無邊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須菩提言:「於汝意云何?何等法名眾生?」釋提桓因言: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「無有法名眾生,假名故為眾生。是名字本無有法,亦無所趣,強為作名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「憍尸迦!於汝意云何?是般若波羅蜜中說眾生有實不?」釋提桓因言:「無也!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「憍尸迦!若般若波羅蜜中不說實有,眾生無邊亦不可得。憍尸迦!於汝意云何?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佛恆河沙劫壽說眾生、眾生名字,頗有眾生法,有生有滅不?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 釋提桓因言:「不也!何以故?眾生從本已來,常清淨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│「以是因緣故,憍尸迦!眾生無邊故,當知般若波羅蜜亦無邊。」(29散華品 終)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└─丑二 諸天同時稱歎為法供養 三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┌─寅一 諸天稱歎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┌─卯一 歎說般若及佛恩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│ 爾時,諸天王及諸天,諸梵王及諸梵天,伊賒那天及諸神仙并諸天女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│ 同時三反稱歎:「快哉!快哉!慧命須菩提所說法,皆是佛出世間因緣恩力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│ 演布是教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└─卯二 歎行般若人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 ┌─辰一 作如佛歎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 │ 若有菩薩摩訶薩行是般若波羅蜜不遠離者,我輩視是人如佛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 └─辰二舉般若釋歎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 何以故?是般若波羅蜜中雖無法可得,所謂色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智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 而有三乘之教,所謂聲聞乘、辟支佛乘、佛乘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├─寅二 佛述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┌─卯一 述歎 二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│┌─辰一 述其如佛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││ 爾時,佛告諸天子:「如是!如是!諸天子!如汝所言:『是般若波羅蜜中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││ 雖無法可得,所謂色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智,而有三乘之教,所謂聲聞乘、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││ 辟支佛乘、佛乘。』諸天子!若有菩薩摩訶薩行是般若波羅蜜不遠離者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││ 視是人當是佛,以無所得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│└─辰二 明佛不可得故如佛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│ 「何以故?是般若波羅蜜中廣說三乘之教,所謂聲聞乘、辟支佛乘、佛乘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│ 檀波羅蜜中,佛不可得,離檀波羅蜜,佛亦不可得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│ 乃至般若波羅蜜中,佛不可得,離般若波羅蜜,佛亦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│ 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、一切種智亦如是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│ 佛語諸天子:「菩薩摩訶薩若能學是一切法,所謂檀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│ 以是事故,當視是菩薩摩訶薩如佛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└─卯二 引證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 「諸天子!我昔於然燈佛時,華嚴城內,四衢道中,見佛聞法,即得不離檀波羅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 蜜行,不離尸羅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毗梨耶波羅蜜、禪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行。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 不離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 不離四禪、四無量心、四無色定,一切三昧門、一切陀羅尼門;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 不離四無所畏、佛十力、四無礙智、十八不共法、大慈大悲,及餘無量諸佛法行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 以無所得故。是時,然燈佛記我當來世,過一阿僧祇劫當作佛,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 號釋迦牟尼,多陀阿伽度、阿羅訶、三藐三佛陀、鞞侈遮羅那、修伽度、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│ 路伽憊、無上士、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、世尊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└─寅三 領解重歎
 ││││││ 爾時,諸天子白佛言:「世尊!甚希有!是般若波羅蜜能令諸菩薩摩訶薩得薩婆若,
 ││││││ 於色不取不捨故,於受想行識不取不捨故,乃至一切種智不取不捨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├─己二 歎般若所生功德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┌─庚一 明受持乃至正憶念所得功德格量顯勝稱歎勸修 三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┌─辛一 第一周說般若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┌─壬一 明受持般若得現世五果 五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┌─癸一 魔不得便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爾時,佛觀四眾和合,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,及諸菩薩摩訶薩,并四天王天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乃至阿迦尼吒諸天,皆會坐。普觀已,佛告釋提桓因言:「憍尸迦!若菩薩摩訶薩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若比丘、若比丘尼,若優婆塞、若優婆夷,若諸天子、若諸天女,於是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若聽、受持、親近、讀誦,為他說,正憶念,不離薩婆若心;諸天子!是人,魔、若魔天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不能得其便。何以故?是善男子善女人諦了知色空,空不能得空便,無相不能得無相便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無作不能得無作便;諦了知受想行識空,空不能得空便,乃至無作不能得無作便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乃至諦了知一切種智空,空不能得空便,乃至無作不能得無作便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是諸法自性不可得,無事可得便,誰受惱者?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├─癸二 人非人不得便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「復次憍尸迦!是善男子善女人,人非人不能得其便。何以故?是善男子善女人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一切眾生中善修慈心、悲、喜、捨心,以無所得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├─癸三 終不橫死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┌─子一 明果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「憍尸迦!是善男子、善女人終不橫死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是善男子善女人行檀波羅蜜,於一切眾生等心供給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└─子二 勸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復次憍尸迦!三千大千世界四天王天、三十三天、夜摩天、兜率陀天、化樂天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他化自在天、梵天、光音天、徧淨天、廣果天,是諸天中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未聞是般若波羅蜜,未受持、親近,是諸天子今應聞、受持、親近、讀誦、正憶念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不離薩婆若心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├─癸四 明住處安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「復次憍尸迦!諸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般若波羅蜜,受持、親近、讀誦、正憶念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不離薩婆若心;是諸善男子善女人若在空舍,若在曠野,若人住處,終不怖畏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是善男子善女人明於內空,以無所得故;明於外空,乃至無法有法空,以無所得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└─癸五 諸天守護 三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┌─子一 諸天發願守護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爾時,三千大千世界中,諸四天王天、三十三天、夜摩天、兜率陀天、化樂天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他化自在天,乃至首陀婆諸天,白佛言:「世尊!是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親近、讀誦、正憶念,不離薩婆若心者,我等常當守護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├─子二 釋所以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何以故?世尊!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以菩薩摩訶薩因緣故,斷三惡道,斷天人貧,斷諸災患、疾病、飢餓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以菩薩因緣故,便有十善道出世間,四禪、四無量心、四無色定,檀波羅蜜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尸羅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毗梨耶波羅蜜、禪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,內空乃至無法有法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空,四念處乃至一切種智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以菩薩因緣故,世間便有生剎利大姓、婆羅門大姓、居士大家、諸王及轉輪聖王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以菩薩因緣故,有須陀洹、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、阿羅漢果,辟支佛、辟支佛道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以菩薩因緣故,有成就眾生,淨佛國土,便有諸佛出現於世,便有轉法輪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知有佛寶、法寶、比丘僧寶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世尊!以是因緣故,一切世間諸天及人、阿修羅應守護是菩薩摩訶薩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└─子三 佛述成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佛語釋提桓因:「如是如是!憍尸迦!以菩薩摩訶薩因緣故,斷三惡道,乃至三寶出現於世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以是故,諸天及人、阿修羅常應守護,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是菩薩摩訶薩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憍尸迦!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是菩薩摩訶薩,即是供養我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以是故,是諸菩薩摩訶薩、諸天及人、阿修羅常應守護,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└─壬二 格量顯勝二乘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「憍尸迦!若三千大千世界滿中聲聞、辟支佛,譬如竹、葦、稻、麻、叢林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,不如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初發心菩薩摩訶薩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不離六波羅蜜所得福德。何以故?不以聲聞、辟支佛因緣故,有菩薩摩訶薩及諸佛出現於世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以有菩薩摩訶薩因緣故,有聲聞、辟支佛、諸佛出現於世。以是故,憍尸迦!是諸菩薩摩訶薩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一切世間諸天及人、阿修羅常應守護,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。」  (30 三歎品 終)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├─辛二 第二周說般若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┌─壬一 明五果 四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┌─癸一 合明魔及人非人不得便二果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┌─子一 天主稱歎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┌─丑一 明受持般若得二世功德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┌─寅一 現世功德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爾時,釋提桓因白佛言:「世尊!甚奇希有!諸菩薩摩訶薩,是般若波羅蜜若聞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受持、親近、讀誦、為他說、正憶念時,得如是今世功德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└─寅二 後世功德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亦成就眾生,淨佛國土,從一佛國至一佛國,供養諸佛,所欲供養之具隨意即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從諸佛聞法,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終不中忘;亦得家成就、母成就、生成就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眷屬成就、相成就、光明成就、眼成就、耳成就、三昧成就、陀羅尼成就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是菩薩以方便力變身如佛,從一國土至一國土,到無佛處,讚檀波羅蜜乃至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般若波羅蜜,讚四禪、四無量心、四無色定,讚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以方便力而為說法,以三乘法度脫眾生,所謂聲聞、辟支佛、佛乘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└─丑二 歎受持般若總攝一切功德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「世尊!快哉希有!受是般若波羅蜜,為已總攝五波羅蜜,乃至十八不共法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亦攝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,辟支佛道、佛道,一切智、一切種智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└─子二 如來述成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┌─丑一 述總攝一切功德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佛告釋提桓因:「如是!如是!憍尸迦!受是般若波羅蜜,為已總攝五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乃至一切種智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└─丑二 述得二世功德 三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┌─寅一 許誡聽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復次憍尸迦!是般若波羅蜜受持、親近、讀誦、為他說、正憶念,是善男子善女人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所得今世功德,汝一心諦聽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├─寅二 受旨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釋提桓因言:「唯!世尊!受教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└─寅三 廣明功德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┌─卯一 二世功德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┌─辰一 明現世功德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│┌─巳一 正明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││ 佛告釋提桓因言:「憍尸迦!若有外道諸梵志、若魔、若魔民、若增上慢人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││ 欲乖錯破壞菩薩般若波羅蜜心,是諸人適生此心,即時滅去,終不從願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│└─巳二 舉化他功德釋成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│ 何以故?憍尸迦!菩薩摩訶薩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│ 長夜行檀波羅蜜、行尸羅、羼提、毗梨耶、禪、般若波羅蜜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│ 以眾生長夜貪諍故,菩薩悉捨內外物,安立眾生於檀波羅蜜中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│ 以眾生長夜破戒故,菩薩悉捨內外法,安立眾生於戒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│ 以眾生長夜鬬諍故,菩薩悉捨內外法,安立眾生於忍辱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│ 以眾生長夜懈怠故,菩薩悉捨內外法,安立眾生於精進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│ 以眾生長夜亂心故,菩薩悉捨內外法,安立眾生於禪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│ 以眾生長夜愚癡故,菩薩悉捨內外法,安立眾生於般若波羅蜜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│ 以眾生長夜為愛結故,流轉生死,是菩薩摩訶薩以方便力,斷眾生愛結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│ 安立眾生於四禪、四無量心、四無色定、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,空、無相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│ 無作三昧;安立眾生於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、辟支佛道、佛道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│ 憍尸迦!是為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得現世功德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└─辰二 明後世功德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 後世功德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轉法輪、所願滿足、入無餘涅槃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 憍尸迦!是為菩薩摩訶薩後世功德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└─卯二 重明現世功德 三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 ┌─辰一 法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「復次憍尸迦!善男子善女人是般若波羅蜜若聞、受持、親近、讀誦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為他說、正憶念,其所住處,魔、若魔民、若外道梵志、增上慢人,欲輕毀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難問、破壞般若波羅蜜,終不能成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其人惡心轉滅,功德轉增,聞是般若波羅蜜故,漸以三乘道得盡眾苦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 ├─辰二 譬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憍尸迦!譬如有藥名摩祇,有蛇飢行索食,見蟲欲噉,蟲趣藥所,藥氣力故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蛇不能前,即便還去。何以故?以是藥力能勝毒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 └─辰三 合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┌─巳一 正合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 「憍尸迦!摩祇藥有如是力。是善男子善女人是般若波羅蜜若受持、親近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 讀誦、為他說、正憶念,若有種種鬬諍起,欲來破壞者,以般若波羅蜜威力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│ 故,隨所起處,即疾消滅,其人即生善心,增益功德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  └─巳二 釋能滅諍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何以故?是般若波羅蜜能滅諸法諍亂。何等諸法?所謂淫、怒、癡、無明,乃至大苦聚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諸蓋、結使、纏;我見、人見、眾生見,斷見、常見,垢見、淨見,有見、無見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如是一切諸見;慳貪、犯戒、瞋恚、懈怠、亂意、無智;常想、樂想、淨想、我想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如是等愛行。著色,著受想行識;著檀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毗梨耶波羅蜜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、禪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;著內空、外空、內外空,乃至無法有法空;著四念處乃至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十八不共法;著一切智、一切種智;著涅槃。是一切法諍亂,盡能消滅,不令增長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├─癸二明諸天守護果 三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┌─子一 明諸天及佛守護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「復次憍尸迦!三千大千世界中,諸四天王天、諸釋提桓因、諸梵天王乃至阿迦尼吒天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,常守護是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、供養、讀誦、為他說、正憶念般若波羅蜜者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十方現在諸佛,亦共擁護是善男子善女人能聞、受持、供養、讀誦、為他說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正憶念般若波羅蜜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├─子二 明內益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┌─丑一 正明 四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┌─寅一 惡滅善增益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┌─卯一 開二章門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「是善男子、善女人不善法滅,善法轉增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└─卯二 釋二章門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┌─辰一 善法轉增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所謂檀波羅蜜轉增,以無所得故,乃至般若波羅蜜轉增,以無所得故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內空轉增,乃至無法有法空轉增,以無所得故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四念處  乃至十八不共法轉增,以無所得故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諸三昧門、諸陀羅尼門,一切智、一切種智轉增,以無所得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是善男子善女人所說,人皆信受,親友堅固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└─辰二 不善法滅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不說無益之語,不為瞋恚所覆,不為憍慢、慳貪、嫉妒所覆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├─寅二 具足眾善益 七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┌─卯一 十善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「是人自不殺生,教人不殺,讚不殺生法,亦歡喜讚歎不殺生者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自遠離不與取,亦教人遠離不與取,讚遠離不與取法,亦歡喜讚歎遠離不與取者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自不邪淫,教人不邪淫,讚不邪淫法,亦歡喜讚歎不邪淫者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自不妄語,教人不妄語,讚不妄語法,亦歡喜讚歎不妄語者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兩舌、惡口、無利益語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自不貪,教人不貪,讚不貪法,亦歡喜讚歎不貪者;不瞋惱、不邪見亦如是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├─卯二 六度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「自行檀波羅蜜,教人行檀波羅蜜,讚檀波羅蜜法,亦歡喜讚歎行檀波羅蜜者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自行尸羅波羅蜜,教人行尸羅波羅蜜,讚尸羅波羅蜜法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亦歡喜讚歎行尸羅波羅蜜者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自行羼提波羅蜜,教人行羼提波羅蜜,讚羼提波羅蜜法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亦歡喜讚歎行羼提波羅蜜者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自行毗梨耶波羅蜜,教人行毗梨耶波羅蜜,讚毗梨耶波羅蜜法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亦歡喜讚歎行毗梨耶波羅蜜者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自行禪波羅蜜,教人行禪波羅蜜,讚禪波羅蜜法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亦歡喜讚歎行禪波羅蜜者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自行般若波羅蜜,教人行般若波羅蜜,讚般若波羅蜜法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亦歡喜讚歎行般若波羅蜜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├─卯三 十八空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「自修內空,教人修內空,讚內空法,亦歡喜讚歎修內空者。乃至自修無法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有法空,教人修無法有法空,讚無法有法空法,亦歡喜讚歎修無法有法空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├─卯四 三昧等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「自入一切三昧中,教人入一切三昧中,讚一切三昧法,亦歡喜讚歎入一切三昧者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自得陀羅尼,教人得陀羅尼,讚陀羅尼法,亦歡喜讚歎得陀羅尼者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自入初禪,教人入初禪,讚初禪法,亦歡喜讚歎入初禪者;二禪三禪四禪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自入慈心,教人入慈心,讚入慈心法,亦歡喜讚歎入慈心者;悲喜捨心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自入無邊空處,教人入無邊空處,讚無邊空處法,亦歡喜讚歎入無邊空處者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無邊識處、無所有處、非有想非無想處亦如是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├─卯五 菩提分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「自修四念處,教人修四念處,讚四念處法,亦歡喜讚歎修四念處者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覺分、八聖道分亦如是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├─卯六 出世禪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「自修空、無相、無作三昧,教人修空、無相、無作三昧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讚空、無相、無作三昧法,亦歡喜讚歎修空、無相、無作三昧者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自入八背捨中,教人入八背捨,讚八背捨法,亦歡喜讚歎入八背捨者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自入九次第定中,教人入九次第定,讚九次第定法,亦歡喜讚歎入九次第定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└─卯七 果德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「自修佛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智、大慈大悲、十八不共法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自行不錯謬法、常捨法,教人行不錯謬法、常捨法,讚不錯謬法、常捨法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亦歡喜讚歎行不錯謬法、常捨法者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自得一切種智,教人得一切種智,讚一切種智法,亦歡喜讚歎得一切種智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├─寅三 迴向佛道益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「是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,所有布施與眾生共已,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以無所得故。所有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與眾生共已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以無所得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└─寅四 得自曉悟益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┌─卯一 自他兩益故行六度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「是善男子、善女人如是行六波羅蜜時,作是念:『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我若不布施,當生貧窮家,不能成就眾生、淨佛國土,亦不能得一切種智。我若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不持戒,當生三惡道中,尚不得人身,何況能成就眾生、淨佛國土,得一切種智!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我若不修忍辱,則當諸根毀壞色不具足,不能得菩薩具足色身,眾生見者必至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;亦不能得以具足色身成就眾生、淨佛國土,得一切種智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我若懈怠,不能得菩薩道,亦不能得成就眾生、淨佛國土,得一切種智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我若亂心,不能得生諸禪定,不能以此禪定成就眾生、淨佛國土,得一切種智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我若無智,不能得方便智,以方便智過聲聞、辟支佛地,成就眾生、淨佛國土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得一切種智。』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└─卯二 為具六度不隨惡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「是菩薩復作是思惟:『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我不應隨慳貪故,不具足 檀波羅蜜;不應隨犯戒故,不具足 尸羅波羅蜜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不應隨瞋恚故,不具足羼提波羅蜜;不應隨懈怠故,不具足毗梨耶波羅蜜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不應隨亂意故,不具足 禪波羅蜜;不應隨癡心故,不具足 般若波羅蜜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若不具足檀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毗梨耶波羅蜜、禪波羅蜜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般若波羅蜜,我終不能成就一切種智。』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└─丑二 結得二世功德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如是善男子善女人,是般若波羅蜜受持、親近、讀誦、為他說、正憶念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亦不離薩婆若心,得是今世、後世功德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└─子三 明得失 三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┌─丑一 天主述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釋提桓因白佛言:「世尊!希有!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,為迴向薩婆若心故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亦為不高心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├─丑二 佛問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佛告釋提桓因:「憍尸迦!云何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,為迴向薩婆若心故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亦為不高心故?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└─丑三 天主答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┌─寅一 明無方便失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釋提桓因白佛言:﹁世尊!菩薩摩訶薩若行世間檀波羅蜜,布施諸佛、辟支佛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聲聞,及諸貧窮、乞丐、行路人,是菩薩無方便故生高心。若行世間尸羅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言:『我行尸羅波羅蜜,我能具足尸羅波羅蜜。』無方便故生高心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言:『我行羼提波羅蜜、毗梨耶波羅蜜、禪波羅蜜,我行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我修般若波羅蜜。』以是世間般若波羅蜜,無方便故生高心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世尊!菩薩修世間四念處時,自念言: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『我修四念處,我具足四念處。』無方便力故生高心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『我修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覺分、八聖道分。』自念言: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『我修空、無相、無作三昧,我修一切三昧門,當得一切陀羅尼門;我修佛十力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四無所畏、十八不共法,我當成就眾生,我當淨佛國土,我當得一切種智。』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著吾我,無方便力故生高心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世尊!如是菩薩摩訶薩行世間善法,著吾我故生高心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└─寅二 明有方便得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「世尊!若菩薩摩訶薩行出世間檀波羅蜜,不得施者、不得受者、不得施物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如是菩薩摩訶薩行出世間檀波羅蜜,為迴向薩婆若故,亦不生高心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行尸羅波羅蜜,尸羅不可得;行羼提波羅蜜,羼提不可得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行毗梨耶波羅蜜,毗梨耶不可得;行禪波羅蜜,禪不可得;行般若波羅蜜,般若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修四念處,四念處不可得;乃至修十八不共法,十八不共法不可得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修大慈大悲,大慈大悲不可得;乃至修一切種智,一切種智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世尊!如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,為迴向薩婆若故,亦為不生高心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31 滅諍品 終)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├─癸三 明不橫死果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┌─子一 明刀箭不傷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┌─丑一 明離外刀箭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爾時,佛告釋提桓因: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深般若波羅蜜,受持、親近、讀誦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正憶念,不離薩婆若心;兩陣戰時,是善男子善女人誦般若波羅蜜故,入軍陣中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終不失命,刀箭不傷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└─丑二 釋離內刀箭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「何以故?是善男子善女人長夜行六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自除淫欲刀箭,亦除他人淫欲刀箭;自除 瞋恚刀箭,亦除他人瞋恚刀箭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自除愚癡刀箭,亦除他人愚癡刀箭;自除 邪見刀箭,亦除他人邪見刀箭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自除纏垢刀箭,亦除他人纏垢刀箭;自除諸結使刀箭,亦除他人結使刀箭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憍尸迦!以是因緣,是善男子善女人不為刀箭所傷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└─子二 明水火等不害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┌─丑一 明離害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┌─寅一 正明離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「復次憍尸迦!是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深般若波羅蜜,受持、親近、讀誦、正憶念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不離薩婆若心;若以毒藥熏,若以蠱道,若以火阬,若以深水,若欲刀殺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若與是毒,如是眾惡皆不能傷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└─寅二 釋離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何以故?是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呪、是無上呪。若善男子、善女人於是明呪中學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自不惱身,亦不惱他,亦不兩惱。何以故?是善男子、善女人不得我,不得眾生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不得壽命,乃至知者、見者皆不可得。不得色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種智亦不可得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以不可得故,不自惱身,亦不惱他,亦不兩惱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└─丑二 明得果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「學是大明呪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觀一切眾生心,隨意說法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過去 諸佛學是大明呪,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當來 諸佛學是大明呪,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今現在諸佛學是大明呪,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└─癸四 明住處安無恐怖果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┌─子一 明不怖畏果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┌─丑一 正明得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「復次憍尸迦!般若波羅蜜,若有但書寫經卷,於舍供養,不受、不讀、不誦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不說、不正憶念,是處若人、若非人不能得其便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└─丑二 釋得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何以故?是般若波羅蜜,為三千大千世界中四天王諸天,乃至阿迦尼吒諸天子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及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諸四天王天,乃至阿迦尼吒諸天等所守護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是般若波羅蜜所止處,諸天皆來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,禮拜已去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是善男子善女人般若波羅蜜但書寫經卷,於舍供養,不受、不讀、不誦、不說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不正憶念,今世得如是功德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└─子二 舉道樹為證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「譬如若人、若畜生來入菩提樹下,諸邊內外,設有人、非人惡意來,不能得其便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何以故?是處,過去諸佛於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;未來諸佛、現在諸佛,亦於中得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得佛已,施一切眾生無恐無畏,令無量阿僧祇眾生受天上人中福樂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亦令無量阿僧祇眾生得須陀洹果,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以般若波羅蜜力故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是處得恭敬、禮拜,華香、瓔珞、擣香、澤香、幢蓋、伎樂供養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└─壬二 辨格量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┌─癸一 舉舍利格量 六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┌─子一 天主問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釋提桓因白佛言:「世尊!若善男子善女人書寫般若波羅蜜,華香、瓔珞乃至伎樂供養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;若有人佛般涅槃後,若供養舍利,若起塔供養,恭敬、尊重、讚歎,華香、瓔珞乃至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伎樂供養。是二何者得福多?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├─子二 佛反質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佛告釋提桓因:「我還問汝,隨汝意答我。於汝意云何?如佛得一切種智及得是身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從何道學,得是一切種智、得是身?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├─子三 天主答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釋提桓因白佛言:「佛從般若波羅蜜中學,得一切種智及相好身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├─子四 佛述成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┌─丑一 述成本末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┌─寅一 述般若為本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佛告釋提桓因:「如是!如是!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憍尸迦!佛從般若波羅蜜中學,得一切種智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憍尸迦!不以是身名為佛,得一切種智故名為佛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憍尸迦!是佛一切種智,從般若波羅蜜中生。以是故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憍尸迦!是佛身,一切種智所依處,佛因是身,得一切種智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└─寅二 述舍利為末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善男子!當作是思惟:『是身,一切種智所依處。』是故我涅槃後,舍利當得供養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└─丑二 格量優劣 三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┌─寅一 明般若功德勝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「復次憍尸迦!善男子善女人若聞是般若波羅蜜,書寫、受持、親近、讀誦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正憶念,華香、瓔珞、擣香、澤香、幢蓋、伎樂,恭敬、供養、尊重、讚歎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是善男子善女人則為供養一切種智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├─寅二 正格量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「以是故憍尸迦!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書是般若波羅蜜,若受持、親近、讀誦、說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正憶念,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,華香、瓔珞乃至伎樂;若復有善男子善女人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佛般涅槃後,供養舍利起塔,恭敬、尊重、讚歎,華香乃至伎樂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書持是般若波羅蜜,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華香、瓔珞乃至伎樂,是人得福多!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└─寅三 釋勝所以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「何以故?是般若波羅蜜中,生五波羅蜜,生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四念處乃至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十八不共法,一切三昧、一切禪定、一切陀羅尼門,皆從般若波羅蜜中生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成就眾生,淨佛國土,皆從般若波羅蜜中生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菩薩家成就、色成就、資生之物成就、眷屬成就、大慈大悲成就,皆從般若波羅蜜中生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剎利大姓、婆羅門大姓、居士大家,皆從般若波羅蜜中生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,須陀洹乃至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諸菩薩摩訶薩、諸佛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諸佛一切種智,皆從般若波羅蜜中生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├─子五 釋疑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┌─丑一 天主問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:「世尊!閻浮提人不供養是般若波羅蜜,不恭敬、不尊重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不讚歎,為不知供養多所利益耶?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└─丑二 佛答釋 四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┌─寅一 反問答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┌─卯一 第一番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┌─辰一 佛問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 佛告釋提桓因:﹁憍尸迦!於汝意云何?閻浮提中幾所人信佛不壞?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 信法、信僧不壞?幾所人於佛無疑?於法、於僧無疑?幾所人於佛決了?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│ 於法、於僧決了?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└─辰二 天主答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釋提桓因白佛言:「世尊!閻浮提人於佛、法、僧得不壞信少,於佛、法、僧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無疑、決了亦少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└─卯二 第二番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┌─辰一 佛問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「憍尸迦!於汝意云何?閻浮提幾所人得三十七品、三解脫門、八背捨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九次第定、四無礙智、六神通?閻浮提幾所人斷三結故,得須陀洹道?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幾所人斷三結,亦淫瞋癡薄故,得斯陀含道?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幾所人斷五下分結,得阿那含道?幾所人斷五上分結,得阿羅漢道?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│ 閻浮提幾所人求辟支佛?幾所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?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└─辰二 天主答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釋提桓因白佛言:「世尊!閻浮提中少所人得三十七品,乃至少所人發阿耨多羅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三藐三菩提心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├─寅二 正答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佛告釋提桓因:「如是!如是!憍尸迦!少所人信佛不壞,信法不壞,信僧不壞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少所人於佛無疑,於法無疑,於僧無疑。少所人於佛決了,於法決了,於僧決了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憍尸迦!亦少所人得三十七品、三解脫門、八背捨、九次第定、四無礙智、六神通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憍尸迦!亦少所人斷三結得須陀洹、斷三結亦淫瞋癡薄得斯陀含、斷五下分結得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阿那含、斷五上分結得阿羅漢,少所人求辟支佛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於是中亦少所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於發心中亦少所人行菩薩道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├─寅三 釋答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「何以故?是眾生前世不見佛,不聞法,不供養比丘僧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不布施,不持戒,不忍辱,不精進,不禪定,無智慧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不聞內空、外空乃至無法有法空;亦不聞不修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亦不聞不修諸三昧門、諸陀羅尼門;亦不聞不修一切智、一切種智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憍尸迦!以是因緣故,當知少所眾生信佛不壞,信法不壞,信僧不壞,乃至少所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眾生求辟支佛道。於是中少所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於發心中少所眾生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行菩薩道,於是中亦少所眾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└─寅四 證答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「憍尸迦!我以佛眼見東方無量阿僧祇眾生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行菩薩道;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是眾生遠離般若波羅蜜方便力故,若一、若二住阿鞞跋致地,多墮聲聞、辟支佛地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南、西、北方,四維、上下亦如是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└─子六 結勸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┌─丑一 正勸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 「以是故憍尸迦!善男子善女人發心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,應聞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 應受持、親近、讀誦、說、正憶念。受持、親近、讀誦、說、正憶念已,應書經卷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 恭敬、供養、尊重、讚歎,華香、瓔珞乃至伎樂。諸餘善法入般若波羅蜜中者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 亦應聞、受持乃至正憶念。何等是諸餘善法?所謂檀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 羼提波羅蜜、毗梨耶波羅蜜、禪波羅蜜,內空、外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諸三昧門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 諸陀羅尼門,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,大慈大悲;如是等無量諸善法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 皆入般若波羅蜜中,是亦應聞、受持乃至正憶念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└─丑二 釋勸 三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┌─寅一 歎般若為佛所學故應隨學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「何以故?是善男子、善女人當如是念:『佛本為菩薩時,如是行,如是學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所謂般若波羅蜜、禪波羅蜜、毗梨耶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、檀波羅蜜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,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諸三昧門、諸陀羅尼門,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大慈大悲;如是等無量諸佛法,我等亦應隨學。』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├─寅二 釋歎般若是三乘法印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「何以故?般若波羅蜜是我等所尊,禪波羅蜜乃至無量諸餘善法,亦是我等所尊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此是諸佛法印,諸辟支佛、阿羅漢、阿那含、斯陀含、須陀洹法印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諸佛學是般若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,得度彼岸。諸辟支佛、阿羅漢、阿那含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斯陀含、須陀洹,亦學是般若波羅蜜乃至一切智,得度彼岸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└─寅三 廣指般若是五乘人依止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「以是故憍尸迦!善男子善女人,若佛在世、若般涅槃後,應依止般若波羅蜜、禪波羅蜜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、毗梨耶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、檀波羅蜜,乃至一切種智亦應依止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何以故?是般若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,是諸聲聞、辟支佛、菩薩摩訶薩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及一切世間天、人、阿修羅,所可依止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└─癸二 舉寶塔格量 三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┌─子一 佛自格量優劣 七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┌─丑一 舉一塔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「憍尸迦!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佛般涅槃後,為供養佛故,作七寶塔,高一由旬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天香、天華、天瓔珞、天擣香、天澤香、天衣、天幢蓋、天伎樂,供養、恭敬、尊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、讚歎。憍尸迦!於汝意云何?是善男子善女人從是因緣得福多不?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釋提桓因言:「世尊!甚多!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佛言:「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般若波羅蜜,書寫、受持、親近、正憶念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不離薩婆若心,亦恭敬、尊重、讚歎,若華香、瓔珞、擣香、澤香、幢蓋、伎樂供養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,是善男子善女人福德多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├─丑二 舉滿閻浮提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佛告憍尸迦:「置一七寶塔。若善男子善女人供養佛故,佛般涅槃後,起七寶塔滿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閻浮提,皆高一由旬,恭敬、尊重、讚歎,華香、瓔珞、幢蓋、伎樂供養。憍尸迦!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於汝意云何?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?」釋提桓因言:「世尊!其福甚多!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佛言:「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如前供養般若波羅蜜,其福甚多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├─丑三 舉四天下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「憍尸迦!復置一閻浮提滿中七寶塔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佛故,佛般涅槃後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起七寶塔滿四天下,皆高一由旬,供養如前。憍尸迦!於汝意云何?是善男子善女人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其福多不?」釋提桓因言:「世尊!甚多!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佛言:「不如是善男子、善女人書持般若波羅蜜,恭敬、尊重、讚歎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華香乃至伎樂供養,其福甚多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├─丑四 舉小千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「憍尸迦!復置四天下滿中七寶塔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佛故,佛般涅槃後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起七寶塔滿小千世界,皆高一由旬,供養如前。憍尸迦!於汝意云何?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是善男子善女人其福多不?」釋提桓因言:「世尊!甚多!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佛言:「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書是般若波羅蜜,受持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華香乃至伎樂供養,其福甚多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├─丑五 舉中千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「憍尸迦!復置小千世界滿中七寶塔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佛故,佛般涅槃後,起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七寶塔滿二千中世界,皆高一由旬,供養如前,故不如供養般若波羅蜜,其福甚多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├─丑六 舉大千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「復置二千中世界七寶塔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佛故,佛般涅槃後,起七寶塔滿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三千大千世界,皆高一由旬,盡形壽供養天華、天香、天瓔珞乃至天伎樂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於汝意云何?是善男子、善女人得福多不?」釋提桓因言:「世尊!甚多!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佛言:「不如是善男子、善女人書持是般若波羅蜜,恭敬、尊重、讚歎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華香乃至伎樂供養,其福甚多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└─丑七 舉大千中一一人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「復置三千大千世界中七寶塔。若三千大千世界中眾生,一一眾生供養佛故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佛般涅槃後,各起七寶塔,恭敬、尊重、讚歎,華香乃至伎樂供養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書持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,不離薩婆若心,亦恭敬、尊重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讚歎,華香、瓔珞乃至伎樂供養,是人得福甚多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├─子二 天主領解格量優劣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┌─丑一 領解稱歎般若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釋提桓因白佛言:「如是!如是!世尊!若人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是般若波羅蜜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,則為供養過去、未來、現在諸佛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└─丑二 正格量 三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┌─寅一 天主問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│ 「世尊!若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中眾生,一一眾生供養佛故,佛般涅槃後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│ 各起七寶塔,高一由旬;是人若一劫、若減一劫,恭敬、尊重、讚歎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│ 華香乃至伎樂供養。世尊!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?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├─寅二 佛答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│ 佛言:「甚多!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└─寅三 天主正格量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 ┌─卯一 正格量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 │ 釋提桓因言: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書持是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,亦恭敬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 │ 尊重、讚歎,華香乃至伎樂供養,其福大多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 └─卯二 釋勝所以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「何以故?世尊!一切善法皆入般若波羅蜜中,所謂十善道,四禪、四無量心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四無色定,三十七品,三解脫門:空、無相、無作,四諦:苦諦、集諦、滅諦、道諦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六神通、八背捨、九次第定,檀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毗梨耶波羅蜜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禪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,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諸三昧門、諸陀羅尼門,佛十力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四無所畏、四無礙智、大慈大悲、十八不共法,一切智、道種智、一切種智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世尊!是名一切諸佛法印,是法中一切聲聞及辟支佛,過去、未來、現在諸佛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學是法,得度彼岸。」                  (32 大明品 終)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└─子三 佛述成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┌─丑一 述歎般若功德無邊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┌─寅一 述歎般若功德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│ 爾時,佛告釋提桓因言:「如是!如是!憍尸迦!是諸善男子善女人書是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│ 般若波羅蜜,持經卷、受學、親近、讀誦、說、正憶念,加復供養華香、瓔珞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│ 擣香、澤香、幢蓋、伎樂,當得無量無數、不可思議、不可稱量、無邊福德!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└─寅二 釋無邊所以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 「何以故?諸佛一切智、一切種智,皆從般若波羅蜜中生。諸菩薩摩訶薩禪波羅蜜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 毗梨耶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、檀波羅蜜,皆從般若波羅蜜中生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 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,皆從般若波羅蜜中生。諸佛五眼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 皆從般若波羅蜜中生。成就眾生、淨佛國土,道種智、一切種智,諸佛法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│ 皆從般若波羅蜜中生。聲聞乘、辟支佛乘、佛乘,皆從般若波羅蜜中生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└─丑二 格量優劣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 ┌─寅一 明般若功德勝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「以是故,憍尸迦!善男子、善女人書是般若波羅蜜,持經卷、親近、讀誦、說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正憶念,加復供養華香乃至伎樂,過出前供養七寶塔,百分、千分、萬分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 │ 百千萬分不及一,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   └─寅二 釋勝所以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「何以故?憍尸迦!若般若波羅蜜在於世者,佛寶、法寶、比丘僧寶終不滅。若般若波羅蜜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在於世者,十善道,四禪、四無量心、四無色定,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,四念處乃至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十八不共法,一切智、一切種智皆現於世。若般若波羅蜜在於世者,世間便有剎利大姓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婆羅門大姓、居士大家,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諸天,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、辟支佛道,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│ 菩薩摩訶薩,無上佛道,轉法輪,成就眾生、淨佛國土。」     (33 述成品 終)
 │││││││└─辛三 第三周說般若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┌─壬一 明五果 三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┌─癸一 明不橫死人不得便果及二世功德 四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┌─子一 諸天勸持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┌─丑一 正勸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四天王天,乃至阿迦尼吒天,語釋提桓因諸天言: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「應受是般若波羅蜜,應持,應親近,應讀誦、說、正憶念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└─丑二 釋勸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┌─寅一 減損修羅增益天眾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 何以故?受持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故,一切所修習善法當具足滿,增益諸天眾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 ,減損阿修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└─寅二 生出世善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「諸天子受持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故,佛種不斷,法種、僧種不斷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佛種、法種、僧種不斷故,便有檀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毗梨耶波羅蜜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禪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,皆現於世。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,菩薩道,皆現於世。須陀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洹果、斯陀含果、阿那含果、阿羅漢果、辟支佛道、佛道,須陀洹乃至佛皆現於世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├─子二 佛述三事勸 三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┌─丑一 令修羅惡心滅善心生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爾時,佛告釋提桓因言:「憍尸迦!汝當受是般若波羅蜜,持、讀誦、說、正憶念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何以故?若諸阿修羅生心,欲與三十三天共鬬;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憍尸迦!汝爾時當誦念般若波羅蜜,諸阿修羅惡心即滅,更不復生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├─丑二 舉諸天五死相現得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「憍尸迦!若諸天子、天女五死相現時,當墮不如意處,汝當於其前讀誦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是諸天子、天女聞般若波羅蜜功德故,還生本處。何以故?聞般若波羅蜜有大利益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└─丑三 舉人天學般若漸得三菩提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「復次憍尸迦!若有善男子善女人、若諸天子、天女,聞是般若波羅蜜經耳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是功德故,漸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憍尸迦!過去諸佛及弟子,皆學是般若波羅蜜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入無餘涅槃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憍尸迦!未來世諸佛、今現在十方諸佛及弟子,皆學是般若波羅蜜,得阿耨多羅三藐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三菩提,入無餘涅槃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憍尸迦!是般若波羅蜜攝一切善法,若聲聞法、若辟支佛法、若菩薩法、若佛法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├─子三 天主勸持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┌─丑一 舉三歎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釋提桓因白佛言:「世尊!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呪、無上明呪、無等等明呪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└─丑二 舉生善滅惡釋歎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何以故?世尊!是般若波羅蜜能除一切不善,能與一切善法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└─子四 佛述勸持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┌─丑一 述其三 三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┌─寅一 法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佛語釋提桓因言:「如是!如是!憍尸迦!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呪、無上明呪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無等等明呪。何以故?憍尸迦!過去諸佛因是明呪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;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未來世諸佛、今現在十方諸佛,亦因是明呪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因是明呪故,世間便有十善道;便有四禪、四無量心、四無色定;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便有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,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;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便有法性、如、法相、法住、法位、實際;便有五眼,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辟支佛道,一切智、一切種智。憍尸迦!菩薩摩訶薩因緣故,十善出於世間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四禪、四無量心,乃至一切種智,須陀洹乃至諸佛出於世間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├─寅二 譬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│ 譬如滿月照明,星宿亦能照明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└─寅三 合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「如是!憍尸迦!一切世間善法、正法,十善乃至一切種智,若諸佛不出時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皆從菩薩生;是菩薩摩訶薩方便力,皆從般若波羅蜜生。是菩薩摩訶薩以是方便力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行檀波羅蜜乃至禪波羅蜜,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不證聲聞、辟支佛地,亦能成就眾生、淨佛國土,壽命成就、國土成就、菩薩眷屬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│ 成就,得一切種智,皆從般若波羅蜜生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└─丑二 明二世功德 三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┌─寅一 開二章門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「復次憍尸迦!若善男子善女人聞般若波羅蜜,受持、親近乃至正憶念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是人當得今世、後世功德成就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├─寅二 釋二章門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┌─卯一 釋今世功德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┌─辰一 天主問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│ 釋提桓因白佛言:「世尊!何等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│ ,得今世功德?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└─辰二 佛答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┌─巳一 明不橫死果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佛告釋提桓因: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受持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,終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│ 中毒死,兵刃不傷,水火不害,乃至四百四病所不能中,除其宿命業報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└─巳二 明人不得便果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「復次憍尸迦!若有官事起,是善男子善女人讀誦般若波羅蜜故,往到官所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官不譴責。何以故?是般若波羅蜜威力故。若善男子善女人讀誦是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到王所,若太子、大臣所,王及太子、大臣皆歡喜問訊,和意與語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是諸善男子善女人常有慈悲喜捨心向眾生故。憍尸迦!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│ 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,得如是等種種今世功德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└─卯二 釋後世功德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┌─辰一 不離善因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┌─巳一 世間善因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 「憍尸迦!何等是善男子善女人得後世功德?是善男子善女人終不離十善道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│ ,四禪、四無量心、四無色定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└─巳二 出世善因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│ 六波羅蜜,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└─辰二 得諸善果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┌─巳一 明離果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 是人終不墮三惡道,受身完具,終不生貧窮、下賤、工師、除廁人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│ 擔死人家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 └─巳二 明得果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常得三十二相,常得化生諸現在佛國,終不離菩薩神通。若欲從一佛國至一佛國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供養諸佛,聽諸佛法,即得隨意;所遊佛國,成就眾生、淨佛國土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│ 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憍尸迦!是名後世功德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 └─寅三 結二章門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「以是故憍尸迦!善男子善女人應當受持般若波羅蜜,親近、讀誦、說、正憶念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華香乃至伎樂供養,常不離薩婆若心。是善男子善女人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得今世、後世功德成就。」     (34 勸持品 終)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├─癸二 明人魔不得便及諸天守護果 五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┌─子一 降伏外道天魔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┌─丑一 降外道 四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┌─寅一 明外道來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│ 爾時,諸外道梵志來向佛所,欲求佛短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├─寅二 天主以般若力降之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│ 是時釋提桓因心念:「是諸外道梵志來向佛所,欲求佛短。我今當誦念從佛所受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│ 般若波羅蜜,是諸外道梵志等,終不能中道作礙,斷說般若波羅蜜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│ 釋提桓因作是念已,即誦念般若波羅蜜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├─寅三 外道復道還去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│ 是時,諸外道梵志遙繞佛,復道還去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└─寅四 如來釋疑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┌─卯一 舍利弗生疑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│ 時舍利弗心念:「是中何因緣,諸外道梵志遙繞佛,復道還去?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└─卯二 佛為釋疑 三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 ┌─辰一 明由般若力故令去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 │ 佛知舍利弗心念,告舍利弗:「是釋提桓因誦念般若波羅蜜,以是因緣故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 │ 諸外道梵志遙繞佛,復道還去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 ├─辰二 有持惡意不能得短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 │ 「舍利弗!我不見是諸外道梵志一念善心;是諸外道梵志持惡心來,欲索佛短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 │ 舍利弗!我不見說般若波羅蜜時,一切世間若天、若魔、若梵、若沙門眾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 │ 婆羅門眾中,有持惡意來,能得短者。何以故?舍利弗!是三千大千世界中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 │ 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,諸聲聞、辟支佛,諸菩薩摩訶薩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 │ 守護是般若波羅蜜。所以者何?是諸天人皆從般若波羅蜜中生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 └─辰三 諸佛眾聖及諸天守護故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「復次舍利弗!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中,諸佛及聲聞、辟支佛、菩薩摩訶薩,諸天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龍、鬼神等,皆守護是般若波羅蜜。所以者何?是諸佛等,皆從般若波羅蜜中生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└─丑二 降天魔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┌─寅一 魔來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 爾時惡魔心念:「今佛四眾現前集會,亦有欲界、色界諸天子,是中必有菩薩摩訶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 薩受記,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我寧可至佛所,破壞其意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│ 是時,惡魔化作四種兵,來至佛所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└─寅二 天主以般若力降之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爾時釋提桓因心念:「是四種兵,或是惡魔化作,欲來向佛。何以故?是四種兵嚴飾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頻婆娑羅王四種兵所不類,波斯匿王四種兵亦不類,諸釋子四種兵亦不類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諸梨昌四種兵皆亦不類。是惡魔長夜索佛便,欲惱眾生,我寧可誦念般若波羅蜜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釋提桓因即時誦念般若波羅蜜,惡魔聞其所誦,漸漸復道還去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├─子二 諸天供養稱歎般若法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┌─丑一 此世界諸天歎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爾時,會中四天王諸天子,乃至阿迦尼吒諸天子,化作天華,於虛空中而散佛上,作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是言:「世尊!願令般若波羅蜜久住閻浮提。所以者何?閻浮提人受持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隨所住時,佛寶不滅,法寶、僧寶亦住不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└─丑二 十方界諸天歎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爾時,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中諸天,亦皆散華,作是言:﹁世尊!願令般若波羅蜜久住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閻浮提。若般若波羅蜜久住,佛、法、僧亦當久住,亦分別知菩薩摩訶薩道。復次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所在住處,有善男子善女人書持般若波羅蜜經卷,是處則為照明,已離眾冥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├─子三 佛述成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佛告釋提桓因等諸天子:「如是!如是!憍尸迦及諸天子!閻浮提人受持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隨所住時,佛寶如是住,法寶、僧寶亦如是住。乃至所在住處,善男子善女人有書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般若波羅蜜經卷,是處則為照明,已離眾冥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├─子四 諸天重歎發願護行人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┌─丑一 諸天稱歎發願守護行人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爾時諸天子化作天華散佛上,作是言:「世尊!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乃至正憶念,魔、若魔天不能得其便。世尊!我等亦當擁護是善男子善女人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│ 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,我等視是人如佛,若次佛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└─丑二 帝釋舉往因歎行人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是時,釋提桓因白佛言:「世尊!善男子、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者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當知是人先世於佛所作功德,多親近供養諸佛,為善知識所護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世尊!諸佛一切智,應當從般若波羅蜜中求,般若波羅蜜亦當從一切智中求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所以者何?般若波羅蜜不異一切智,一切智不異般若波羅蜜;般若波羅蜜、一切智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│ 不二不別,是故我等視是人如佛,若次佛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└─子五 佛重述成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佛告釋提桓因言:「如是!如是!憍尸迦!諸佛一切智即是般若波羅蜜,般若波羅蜜即是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一切智。何以故?憍尸迦!諸佛一切智,皆從般若波羅蜜中生。般若波羅蜜不異一切智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│ 一切智不異般若波羅蜜;般若波羅蜜、一切智,不二不別。」  (35 遣異品 終)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└─癸三 明住處安無恐怖果及二世功德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┌─子一 釋疑 三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┌─丑一 阿難疑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 爾時,慧命阿難白佛言:「世尊!何以不稱譽檀波羅蜜、尸羅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 毗梨耶波羅蜜、禪波羅蜜,乃至十八不共法,但稱譽般若波羅蜜?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├─丑二 佛釋 三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┌─寅一 法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│┌─卯一 明般若為尊導故歎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││ 佛告阿難:「般若波羅蜜於五波羅蜜,乃至十八不共法為尊導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││ 阿難!於汝意云何?不迴向薩婆若,布施得稱檀波羅蜜不?」「不也!世尊!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││ 「不迴向薩婆若,尸羅、羼提、毗梨耶、禪、智慧是般若波羅蜜不?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││ 「不也!世尊!」「以是故,知般若波羅蜜於五波羅蜜,乃至十八不共法為尊導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││ ,是故稱譽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│└─卯二 釋般若為尊導義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│ 阿難白佛言:「世尊!云何布施迴向薩婆若,作檀波羅蜜,乃至作般若波羅蜜?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│ 佛告阿難:「以無二法布施,迴向薩婆若,是名檀波羅蜜;以不生、不可得故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│ 迴向薩婆若布施,是名檀波羅蜜。乃至以無二法智慧,迴向薩婆若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│ 是名般若波羅蜜;以不生、不可得故,迴向薩婆若智慧,是名般若波羅蜜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│ 阿難白佛言:「世尊!云何以不二法迴向薩婆若布施,是名檀波羅蜜;乃至以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│ 不二法迴向薩婆若智慧,是名般若波羅蜜?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│ 佛告阿難:「以色不二法故,受想行識不二法故,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二法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│ 故。」「世尊!云何色不二法,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二法?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│ 佛言:「色、色相空。何以故?檀波羅蜜、色,不二不別;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│ 提、檀波羅蜜,不二不別。五波羅蜜亦如是。以是故,阿難!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│ 但稱譽般若波羅蜜,於五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為尊導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├─寅二 譬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│ 「阿難!譬如大地,以種散中,得因緣和合便生,是諸種子依地而生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└─寅三 合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 如是!阿難!五波羅蜜依般若波羅蜜得生;四念處乃至一切種智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│ 亦依般若波羅蜜得生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└─丑三 結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│ 以是故,阿難!般若波羅蜜於五波羅蜜,乃至十八不共法為尊導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└─子二 重明二世功德 四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┌─丑一 天主明受持功德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┌─寅一 總標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│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:「世尊!佛說善男子、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│ 乃至正憶念者,功德未盡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└─寅二 釋五種功德 五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┌─卯一 得求三世佛道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│ 何以故?受持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,則受三世諸佛無上道。所以者何?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│ 欲得薩婆若,當從般若波羅蜜中求;欲得般若波羅蜜當從薩婆若中求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├─卯二 善法現於世間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│ 「世尊!受持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故,十善道現於世間;四禪、四無量心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│ 四無色定,乃至十八不共法,現於世間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├─卯三 有人天果報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│ 受持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故,世間便有剎利大姓、婆羅門大姓、居士大家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│ 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諸天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├─卯四 有二乘及菩薩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│ 受持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故,便有須陀洹乃至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摩訶薩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└─卯五 有佛出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受持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故,諸佛出於世間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├─丑二 佛廣明功德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┌─寅一 明更有餘功德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│ 爾時,佛告釋提桓因:﹁憍尸迦!善男子、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│ 我不說但有爾所功德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└─寅二 出餘功德 四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┌─卯一 得佛五分法身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│ 何以故?憍尸迦!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,不離薩婆若心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│ ,無量戒眾成就,定眾、慧眾、解脫眾、解脫知見眾成就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├─卯二 與佛無異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│ 復次憍尸迦!是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,不離薩婆若心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│ 當知是人為如佛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├─卯三 勝於二乘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│ 「復次憍尸迦!一切聲聞、辟支佛,所有戒眾、定眾、慧眾、解脫眾、解脫知見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│ 眾,不及是善男子善女人戒眾乃至解脫知見眾,百分、千分、百千萬億分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│ 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。何以故?是善男子善女人於聲聞、辟支佛地中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│ 心得解脫,更不求大乘法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└─卯四 書持經卷得二世功德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復次憍尸迦!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書持般若波羅蜜經卷,供養、恭敬、尊重,華香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瓔珞乃至伎樂,亦得今世、後世功德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├─丑三 天主發願守護行人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:「世尊!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│ 不離薩婆若心,供養般若波羅蜜,恭敬、尊重,華香乃至伎樂,我常當守護是人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└─丑四 佛重明功德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┌─寅一 廣明 六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┌─卯一 得膽力說法不斷果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佛告釋提桓因:﹁憍尸迦!是善男子善女人欲讀、誦、說般若波羅蜜時,無量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百千諸天皆來聽法。是善男子善女人說般若波羅蜜法,諸天子益其膽力;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是諸法師若疲極,不欲說法,諸天益其膽力故,便能更說。善男子善女人受是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,供養華香乃至伎樂故,亦得是今世功德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├─卯二 得無畏果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┌─辰一 正明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│ 「復次憍尸迦!是善男子善女人於四部眾中說般若波羅蜜時,心無怯弱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│ 若有論難,亦無畏想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└─辰二 釋所以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┌─巳一 般若備諸法故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│ 何以故?是善男子善女人為般若波羅蜜所護持故。般若波羅蜜中亦分別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│ 一切法:若世間、若出世間,若有漏、若無漏,若善、若不善,若有為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│ 若無為,若聲聞法、若辟支佛法,若菩薩法、若佛法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└─巳二 住十八空慧故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善男子善女人住內空乃至住無法有法空故,不見有能難般若波羅蜜者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亦不見受難者,亦不見般若波羅蜜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如是!善男子善女人為般若波羅蜜所護持故,無有能難壞者。復次善男子善女人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受持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時,不沒、不畏、不怖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是善男子善女人不見是法沒者、恐怖者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憍尸迦!善男子、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,華香供養乃至旛蓋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亦得是今世功德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├─卯三 得三果 三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┌─辰一 人天敬愛果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│ 「復次憍尸迦!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,書持經卷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│ 華香供養乃至旛蓋,是人為父母所愛,宗親知識所念,諸沙門、婆羅門所敬;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│ 十方諸佛及菩薩摩訶薩、辟支佛、阿羅漢乃至須陀洹所愛敬;一切世間若天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│ 若魔、若梵及阿修羅等,皆亦愛敬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├─辰二 行不斷絕果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│ 「是人行檀波羅蜜,檀波羅蜜無有斷絕時;尸羅波羅蜜、羼提波羅蜜、毗梨耶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│ 波羅蜜、禪波羅蜜、般若波羅蜜,亦無有斷絕時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│ 修內空不斷,乃至修無法有法空不斷;修四念處不斷,乃至修十八不共法不斷;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│ 修諸三昧門不斷,修諸陀羅尼門不斷;修諸菩薩神通不斷;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│ 成就眾生、淨佛國土不斷;乃至修一切種智不斷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└─辰三 降伏惡人果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「是人亦能降伏難論毀謗。善男子、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,乃至正憶念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不離薩婆若心,書持經卷,華香供養乃至旛蓋,亦得是今世、後世功德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├─卯四 得諸天禮敬果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┌─辰一 三千世界諸天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│ 「復次憍尸迦!善男子善女人書持經卷,在所住處,三千大千世界中,所有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│ 諸四天王天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皆來到是處,見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│ 受、讀誦、說,供養禮拜還去。三十三天、夜摩天、兜率陀天、化樂天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│ 他化自在天,梵眾天、梵輔天、梵會天、大梵天,光天、少光天、無量光天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│ 光音天,淨天、少淨天、無量淨天、徧淨天,無蔭行天、福德天、廣果天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│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皆來到是處,見般若波羅蜜,受、讀誦、說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│ 供養禮拜還去。淨居諸天,所謂無誑天、無熱天、妙見天、喜見天、色究竟天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│ ,皆來到是處,見是般若波羅蜜,受、讀誦、說,供養禮拜還去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└─辰二 十方世界諸天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「復次憍尸迦!十方世界中,諸四天王天乃至廣果天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及淨居天,并餘諸天、龍、鬼神、乾闥婆、阿修羅、迦樓羅、緊那羅、摩睺羅伽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亦來見般若波羅蜜,受、讀誦、說,供養禮拜還去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├─卯五 得法施果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「是善男子善女人應作是念:『十方世界中,諸四天王天乃至廣果天發阿耨多羅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三藐三菩提心,及淨居天,并餘諸天、龍、鬼神、乾闥婆、阿修羅、迦樓羅、緊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│ 那羅、摩睺羅伽,來見般若波羅蜜,受、讀誦、說,供養禮拜,我則法施已。』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└─卯六 得諸天守護果 四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┌─辰一 正明守護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│ 「憍尸迦!三千大千世界中,所有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,及十方世界中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│ 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護持是善男子善女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│ 人,諸惡不能得便,除其宿命重罪。憍尸迦!是善男子善女人亦得是今世功德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│ 所謂諸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皆來到是處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├─辰二 釋來所以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│ 何以故?憍尸迦!諸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欲救護一切眾生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│ 不捨一切眾生,安樂一切眾生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├─辰三 釋肉眼疑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│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:「世尊!善男子善女人云何當知諸四天王天乃至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│ 阿迦尼吒天來,及十方世界中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來,見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│ 受、讀誦、說,供養禮拜時?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│ 佛告釋提桓因:「憍尸迦!若善男子善女人見大淨光明,必知有大德諸天來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│ 見般若波羅蜜,受、讀誦、說,供養禮拜時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│ 復次憍尸迦!善男子善女人若聞異妙香,必知有大德諸天來,見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│ 受、讀誦、說,供養禮拜時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│ 復次憍尸迦!善男子善女人行淨潔故,諸天來到其處,見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│ 受、讀誦、說,供養歡喜禮拜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└─辰四 明來利益 四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 ┌─巳一 小鬼去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 │ 「是中有小鬼輩,即時出去,不能堪任是大德諸天威德故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 ├─巳二 生大心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 │ 以是大德諸天來故,是善男子、善女人生大心。以是故,般若波羅蜜所住處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 │ 四面不應有諸不淨;應當然燈、燒香,散眾名華,眾香塗地,眾蓋幢旛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 │ 種種嚴飾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 ├─巳三 覺夢常安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 │ 「復次憍尸迦!善男子善女人說法時,終無疲極,自覺身輕心樂,隨法偃息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 │ 臥覺安隱,無諸惡夢。夢中見諸佛三十二相、八十隨形好,比丘僧恭敬圍繞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 │ 而為說法;在諸佛邊聽受法教,所謂六波羅蜜、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;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 │ 分別六波羅蜜義,分別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,亦分別其義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 │ 亦見菩提樹莊嚴殊妙,見諸菩薩趣菩提樹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 │ 見諸佛成已轉法輪,見百千萬菩薩共集法論議:應如是求薩婆若,應如是成就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 │ 眾生,應如是淨佛國土。亦見十方無數百千萬億諸佛,亦聞其名號,某方某國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 │ 某佛,若干百千萬菩薩,若干百千萬聲聞,恭敬圍繞說法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 │ 復見十方無數百千萬億諸佛般涅槃。復見無數百千萬億諸佛七寶塔,見供養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 │ 諸塔,恭敬、尊重、讚歎,華香乃至旛蓋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 │ 憍尸迦!是善男子善女人見如是善夢,臥安覺安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 └─巳四 氣力增益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諸天益其氣力,自覺身體輕便,不大貪著飲食、衣服、臥具、湯藥;於四供養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其心輕微。譬如比丘坐禪,從禪定起,心與定合,不貪著飲食,其心輕微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憍尸迦!諸天法應以諸味之精,益其氣力故。十方諸佛,及天、龍、鬼神、阿修羅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│ 乾闥婆、迦樓羅、緊那羅、摩睺羅伽亦益其氣力。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  └─寅二 結勸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「如是!憍尸迦!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今世如是功德,應當受持般若波羅蜜,親近、讀誦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說、正憶念,亦不離薩婆若心。憍尸迦!善男子善女人雖不能受持乃至正憶念,應當書持經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│ 卷,恭敬、供養、尊重、讚歎,華香、瓔珞乃至旛蓋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└─壬二 明格量 九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┌─癸一 舉供養十方佛等格量供養經卷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「憍尸迦!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般若波羅蜜,受持、讀誦、說、正憶念,書寫經卷,恭敬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、供養、尊重、讚歎,華香乃至旛蓋;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甚多,勝於供養十方諸佛及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弟子眾,恭敬、尊重、讚歎,衣服、飲食、臥具、湯藥,諸佛及弟子般涅槃後,起七寶塔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 ,恭敬、供養、尊重、讚歎,華香乃至旛蓋。」        (36 尊導品 終)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├─癸二 舉舍利格量經卷 三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┌─子一 舉滿閻浮提舍利格量經卷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┌─丑一 佛問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 佛告釋提桓因言:「憍尸迦!若滿閻浮提佛舍利作一分,復有人書般若波羅蜜經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 卷作一分,二分之中,汝取何所?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└─丑二 約二諦論取捨 五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┌─寅一 天主正答取本捨末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釋提桓因白佛言:「世尊!若滿閻浮提佛舍利作一分,般若波羅蜜經卷作一分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,二分之中,我寧取般若波羅蜜經卷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世尊!我於佛舍利非不恭敬、非不尊重。世尊!以舍利從般若波羅蜜中生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般若波羅蜜修熏故,是舍利得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├─寅二 舍利弗問於取捨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爾時舍利弗問釋提桓因:「憍尸迦!是般若波羅蜜不可取,無色、無形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無對,一相所謂無相,汝云何欲取?何以故?是般若波羅蜜,不為取故出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不為捨故出,不為增減、聚散、損益、垢淨故出。是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不與諸佛法,不捨凡人法;不與辟支佛法、阿羅漢法、學法,不捨凡人法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不與無為性,不捨有為性。不與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不與四念處乃至一切種智,不捨凡人法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├─寅三 天主答取捨義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釋提桓因語舍利弗:「如是!如是!舍利弗!若有人知是般若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不與諸佛法,不捨凡人法,乃至不與一切種智,不捨凡人法;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是菩薩摩訶薩能行般若波羅蜜,能修般若波羅蜜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般若波羅蜜不行二法相故,不二法相是般若波羅蜜,不二法相是禪波羅蜜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乃至檀波羅蜜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├─寅四 佛讚成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┌─卯一 正述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│ 爾時佛讚釋提桓因言:「善哉!善哉!憍尸迦!如汝所說,般若波羅蜜不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│ 二法相故,不二法相是般若波羅蜜,不二法相是禪波羅蜜,乃至檀波羅蜜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│ 憍尸迦!若人欲得法性二相者,是人為欲得般若波羅蜜二相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└─卯二 釋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何以故?憍尸迦!法性、般若波羅蜜,無二無別,乃至檀波羅蜜亦如是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若人欲得實際、不可思議性二相者,是人為欲得般若波羅蜜二相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何以故?般若波羅蜜、不可思議性,無二無別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└─寅五 天主領解更舉五義故取經卷 五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┌─卯一 明為菩提本 三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┌─辰一 法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釋提桓因白佛言:「世尊!一切世間人及諸天、阿修羅,應禮拜、供養般若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 波羅蜜。何以故?諸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中學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├─辰二 譬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 世尊!我常在善法堂上坐,若我不在座時,諸天子來供養我故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 為我坐處作禮,繞竟還去。諸天子作是念: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 『釋提桓因在是處坐,為諸三十三天說法故。』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└─辰三 合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 如是!世尊!在所處書是般若波羅蜜經卷,受持、讀誦、為他演說,是處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 方世界中諸天、龍、夜叉、乾闥婆、阿修羅、迦樓羅、緊那羅、摩睺羅伽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 皆來禮拜般若波羅蜜,供養已去。何以故?是般若波羅蜜中生諸佛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 及生一切眾生樂具故。諸佛舍利,亦是一切種智住處因緣。以是故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 世尊!二分中,我取般若波羅蜜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├─卯二 明能離怖畏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 「復次世尊!我若受持、讀誦般若波羅蜜,深心入法中,我是時不見怖畏相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 何以故?世尊!是般若波羅蜜,無相、無貌、無言、無說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 世尊!無相、無貌、無言、無說,是般若波羅蜜,乃至是一切種智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 世尊!般若波羅蜜若當有相非無相者,諸佛不應知一切法無相、無貌、無言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 、無說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;為弟子說諸法亦無相、無貌、無言、無說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 世尊!以般若波羅蜜,實是無相、無貌、無言、無說故,諸佛知一切諸法無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 相、無貌、無言、無說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;為弟子說諸法亦無相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 無貌、無言、無說。以是故,世尊!是般若波羅蜜,一切世間諸天、人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 阿修羅,應恭敬、供養、尊重、讚歎,香華、瓔珞乃至旛蓋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├─卯三 明能離三惡道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 「復次世尊!若有人受持般若波羅蜜,親近、讀誦、說、正憶念及書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 供養華香乃至旛蓋,是人不墮地獄、畜生、餓鬼道中;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├─卯四 明能離二乘地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 不墮聲聞、辟支佛地;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└─卯五 明能令得佛道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常見諸佛,從一佛國至一佛國,供養諸佛,恭敬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尊重、讚歎,華香乃至旛蓋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├─子二 舉滿三千大千世界舍利格量經卷 五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┌─丑一 明本末舉見經卷與見現在佛無異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 「復次世尊!滿三千大千世界佛舍利作一分,書般若波羅蜜經卷作一分,是二分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 中,我故取般若波羅蜜。何以故?世尊!是般若波羅蜜中生諸佛舍利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 以是故,舍利得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。是善男子善女人供養、恭敬舍利故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 受天上人中福樂,常不墮三惡道,如所願,漸以三乘法入涅槃。是故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 世尊!若有見現在佛,若見般若波羅蜜經卷,等無異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 世尊!是般若波羅蜜與佛,無二無別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├─丑二 明持誦說般若經卷與佛化他功德齊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┌─寅一 舉一佛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│ 「復次世尊!如佛住三事示現,說十二部經:修多羅、祇夜乃至優波提舍;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│ 復有善男子、善女人受持、誦、說是般若波羅蜜,等無異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│ 世尊!是般若波羅蜜中,生三事示現,及十二部經:修多羅乃至優波提舍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└─寅二 舉十方佛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 「復次世尊!十方諸佛住三事示現,說十二部經:修多羅乃至優波提舍;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 復有人受般若波羅蜜、為他人說,等無異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 般若波羅蜜中生諸佛,亦生十二部經:修多羅乃至優波提舍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├─丑三 明供養經卷與供養佛等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 「復次世尊!若有供養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中諸佛,恭敬、尊重、讚歎,華香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 乃至旛蓋;復有人書般若波羅蜜經卷,恭敬、尊重、讚歎,華香乃至旛蓋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 其福正等。何以故?十方諸佛皆從般若波羅蜜中生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├─丑四 明離惡道超二乘漸住佛道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 「復次世尊!善男子、善女人聞是般若波羅蜜,受持、讀誦、正憶念、亦為他人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 說,是人不墮地獄道、畜生、餓鬼道,亦不墮聲聞、辟支佛地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│ 當知是善男子善女人正住阿鞞跋致地中故,是般若波羅蜜遠離一切苦惱衰病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└─丑五 明離怖畏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┌─寅一 離內怖 三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┌─卯一 法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│ 「復次世尊!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書是般若波羅蜜經卷,受持、親近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│ 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,是人離諸恐怖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├─卯二 譬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│ 世尊!譬如負債人親近國王,供給左右,債主反更供養、恭敬是人,是人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│ 不復畏怖。何以故?世尊!此人依近於王,憑恃有力故。如是!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│ 世尊!諸佛舍利,般若波羅蜜修熏故,得供養、恭敬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└─卯三 合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世尊!當知般若波羅蜜如王,舍利如負債人;負債人依王故得供養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舍利亦依般若波羅蜜修熏故得供養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世尊!當知諸佛一切種智,亦以般若波羅蜜修熏故得成就。以是故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世尊!二分中,我取般若波羅蜜。何以故?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世尊!般若波羅蜜中生諸佛舍利、三十二相;般若波羅蜜中,亦生佛十力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四無所畏、四無礙智、十八不共法、大慈大悲。世尊!般若波羅蜜中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│ 生五波羅蜜,便得波羅蜜名字;般若波羅蜜中,生諸佛一切種智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└─寅二 離外怖 三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┌─卯一 法說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 「復次世尊!所在三千大千世界中,若有受持、供養、恭敬、尊重、讚歎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 般若波羅蜜,是處若人、若非人,不能得其便,是人漸漸得入涅槃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 世尊!般若波羅蜜為大利益如是,於三千大千世界中能作佛事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 世尊!在所處有般若波羅蜜,則為有佛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├─卯二 分譬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┌─辰一 摩尼珠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┌─巳一 正明珠德 九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│┌─午一 非人不得其便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││ 「世尊!譬如無價摩尼珠寶,在所住處,非人不得其便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│├─午二 能除四根本病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││ 若男子女人有熱病,以是珠著身上,熱病即時除愈;若有風病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││ 若有冷病、若有雜熱風冷病,以珠著身上,皆悉除愈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│├─午三 能除黑暗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││ 若暗中,是寶能令明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│├─午四 能除熱寒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││ 熱時能令涼,寒時能令溫;珠所住處,其地不寒不熱,時節和適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│├─午五 能治毒害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││ 其處亦無諸餘毒螫;若男子女人為毒蛇所螫,以珠示之,毒即除滅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│├─午六 能除眼疾盲瞽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││ 復次世尊!若男子女人眼痛、膚翳、盲瞽,以珠示之,即時除愈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│├─午七 能除癩瘡惡腫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││ 若有癩瘡、惡腫,以珠著身上,病即除愈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│├─午八 能隨物顯色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││ 復次世尊!是摩尼寶所在水中,水隨作一色。若以青物裹著水中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││ 水色則為青;若黃、赤、白、紅、縹物裹著水中,水隨作黃、赤、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││ 白、紅、縹色。如是等種種色物裹著水中,水隨作種種色。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│└─午九 能令濁水清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│ 世尊!若水濁,以珠著水中,水即為清,是珠其德如是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└─巳二 鑑為天上寶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 爾時,阿難問釋提桓因言:「憍尸迦!是摩尼寶,為是天上寶?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 為是閻浮提寶?」釋提桓因語阿難言:「是天上寶。閻浮提人亦有是寶,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│ 但功德相少不具足;天上寶清淨輕妙,不可以譬喻為比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└─辰二 珠篋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│ 「復次世尊!是摩尼寶,若著篋中,舉珠出,其功德熏篋故,人皆愛敬。」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└─卯三 合說 二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 ┌─辰一 般若具眾德如珠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 │ 「如是!世尊!在所處有書般若波羅蜜經卷,是處則無眾惱之患;
 │││││││  ││   │ 亦如摩尼寶所著處,則無眾難。

arrow
arrow

    金色湛藍行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